段丽雅说:“现在小学初中不是都免费吗,九年义务教育吗?怎么会出现4800元的学费?”
男同学说:“作业辅导资料书本费只有100多块钱,但校服需要一千多元。文具体育费用两三百元,还有1000元是中午托管费用,住宿和午休看管费用,还有中餐费用半年3800元……”
”孩子上学只需要100多块钱的作业书本费,实际其它费用高的惊人,比原来收费时候的学费还要高。
段丽雅从来不知道孩子上学,竟然这么高的学费,而且五花八门一些费用,这些费用高的有些离谱,不这样办也不现实,不可能中午把孩子接回去,吃饭后又送学校去,中午必须要代管吃饭,住校也是必须的。生活费是一笔了不得的开支,每一月需要五六百元,这对普通家庭难以承担。
段丽雅听了男同学的话,不禁感叹现在孩子上学的费用真是高昂。她思考了片刻,说道:“这些费用加起来确实不少,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确实有压力。不过,孩子的教育很重要,我们得想办法解决。你有没有考虑过找一些兼职工作来增加收入呢?或者看看是否有相关的助学金或奖学金可以申请。另外,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些节约开支的方法,比如找到更实惠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毕竟,孩子的未来值得我们努力。”男同学点点头,感激地看着段丽雅,表示会认真考虑她的建议。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锻炼从包里取出一万块钱给男同学。男同学说:“要不了这么多,我只需要5000元都足够了。”
段丽雅说:“你拿着吧,你现在每月也才两三千块钱工资。”
男同学说:“我打算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家乡去发展。我学的专业和学校,在家乡不需要任何考试,可以直接录用到机关事业单位。过一个平平安安,安安静静的生活。”
段丽雅说:“你现在发展势头这么好,回到家乡小县城里,你学的专业虽然有用,机关事业单位任用,但你学的专业都白费了,这里如此火爆市场,大量需要这样人才的,我们是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批摄影专业生,在全国属于稀缺人才和资源。”
男同学说:“我总不能让村长给我打电话说,感紧回来,母亲已经去世了,我才回去奔丧吧。我走了,母亲一个人显得孤苦伶仃。”
段丽雅说:“你走了,孩子怎么办呢?”
男同学思索良久便说:“我当时和她结婚,是因为她怀了孩子。有了孩子,我不得不和她结婚。她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高中毕业在企业上班的普通工人,但她有北京户口,而且在北京弄堂里有五六十平方米的住房。在北京拥有住房和北京户口,那是最大的财富资源,正因为如此,我虽然大学毕业,甚至放弃考研和他结婚,就是因为她这些优越条件,加之我们有了孩子两方面原因。当我们结合之后,发现我们两个人并不合适,没有共同语言,结婚之后她就反感我回家乡探望母亲,我是她的丈夫就是她家的人,我的母亲与她无关,我又是独生子女,怎么能够弃母不顾?母亲含辛茹苦考上大学。我也有远大的抱负,所有同学当中,别人眼里,我混得最好,取了一个北京户口、有住房的姑娘。但我自己认为,我活的最窝囊和最尴尬的人。她和我离婚短短两个月时间,便又说了一位大学生,这位是表演系的男生,又打得火热。可能不久他们又会步入婚姻的殿堂,而我只是一个观望者。”
段丽雅无话可说。
男同学:“我借你的钱,一定会还你的,但肯定在短期内有困难,原因是我回家去,就业也好,创业也好,都需要一个过程。我家里没有积蓄,为我已经耗尽了家里所有资产,唯独剩下两间破旧的草房,这是母亲和我唯一的家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段丽雅:“钱你先用着,你先用着不着急还。”
男同学点点头,便要起身。
段丽雅说:“我们同学一场,分别不留个联系方式吗?”
男同学拿出自己的老年机看了看:“这个手机已经用了三年了,回去之后必定要更换手机,更换我们地方上的号段,给你留下也无用。”
段丽雅知道,男同学不想和她联系。
男同学还是立马明白了意思:“你的钱我一定会还你的,这个你相信。”
段丽雅说:“你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
男同学说:“就此别过。”
段丽雅想再见这位男同学,但他又不好意思给这位同学打电话。她怕男同学误会,催要借款的事情。便坚持着没有电话联系。
一天,段丽雅正在和一个客人洽谈着业务。这时,大学男同学拉着行李箱,从此经过。
这位男同学一直坐在门口的道沿上,等着她洽谈业务结束,把客人送走。
段丽雅在道沿上看见了男同学,把他叫进公司房间坐在椅子上,然后给泡了一杯汉山毛尖清茶,客客气气的问他:“你这是出差吗?”
男同学从包里拿出一万块钱,递给她说:“我是专程来还你钱的。”
段丽雅并没有把钱收起来,而是看了看,笑笑说:“怎么这么急?孩子开学时间不长,你怎么又有钱了?”
他说:“我已经和单位辞职了,单位上把我缴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退给了我。这样,我手头就有一些钱了,把你的钱还了,自己还剩了一点儿。我这就回家乡去了。”
段丽雅很是不舍:“你要回家乡一定要想好。在北京能够定居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高不可攀的目标。你要想好再做决定。”
男同学说:“我早已经想好了,家乡有我的母亲,我在家乡会混的人模狗样,而在这里我却混的低三下四,甚至需要人接济着过日子。”
段丽雅说:“你话说的竟然这么悲观。每个人都有紧张和困难的时候,借钱生活也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怎么就成了低三下四?”
男同学:“就此别过。不要送,越送越感觉人生的凄凉和悲惨。”
段丽雅含泪送别了男同学,心里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