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在座诸人文学功底深厚,涉猎广博,自然都看过《道德经》,可郑直第一句就和他们记忆中的内容不一样。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郑直口中的《老子五千言》一改‘中庸’之意,反而变成了勃勃进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五色使人目明……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束而为一……”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人之道,为而弗争。”郑直一口气将五千言背诵兼默写下来,然后放下狼毫,躬身对众人拱手“此乃在下六年研习所得,请。”
白钺等人却早就被郑直的一手快书惊艳到了。从郑直提笔,到现在,不过半个时辰,可郑直已经写了五千余字,不但是标准的台阁体,还是如今最时兴的沈体。
马中锡拿着一张郑直刚刚默写的文稿,鉴赏片刻后问“郑解元的字令在下叹为观止。只是这经文为何与俺看过的不同?”
郑直向马中锡微微躬身“在下以为,目下俺们看到的《道德经》、《五千言》都是被后人篡改过的,乃是伪作。”
众人互相看看,白钺作为今日七元会的召集人不能不开口“何以见得?”
“按照传世版《道篇》在前《德篇》在后。可《道篇》所讲的是君子之道,地之道,而《德篇》讲的是圣人之道,天之道。晚辈以从道六年的心得,认为“德”是道的升华,“道”是德的根基。”郑直开始时也没在意这些旁枝末节,可是在多次要求杨儒复述《道德经》的时候,对方有几次却先背诵了《德篇》,一次两次之后,就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才晓得,杨儒看到的书中,不但《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且两篇是写在一起的。这才设计了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也是晚辈质疑《道德经》的起因。”
中华礼仪之邦,历来讲究尊卑有序,天在上,地在下,所以众人对郑直的这个近乎敷衍的理由给予了认同。可据此就判断这《道德经》是伪作,又未免太过儿戏。
“历来都说道门‘无为而治’,可无为不是啥都不做,袖手旁观。而是循大道真理,顺势而为。何为顺,保国、护民、敬祖、礼神即为顺。
道门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保国’主张。如《太平经》卷四十八《三合相通诀第六十五》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再比如卷九十一《拘校三古文法第百三十二》天乃与德君独厚,故为其制作,可以自安而保国者也。再如《老君音诵诫经》老君曰:吾汉安元年,以道授陵,立为系天师之位,佐国扶命……”郑直自然也晓得这个道理,接下来就将这几天搜罗来佐证他观点的典籍片段一口气说了出来。
如同先射箭后画靶一般,道家典籍千千万,内里又分为各个流派,再加上《道德经》本身就彼此矛盾。郑直想要找到佐证,实在太过容易。他也没指望真的闹出什么动静,只是想证明,他只是没有时间来填词作诗,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