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红痕

在赵嫂子和余哥儿俩人向他讲解时,顾霖就将后院所有的景物收入眼中。

虽然俩人在短短几日内改造完好运楼的后院,但眼前一景一物并没有因为改造时间短暂,而显得粗制滥造。

每种景物和建筑的存在,都十分的合理美观。

微微侧头,看见双眼含着期盼看着自己的赵嫂子和余哥儿,顾霖夸赞:“经过这次改造,咱们的好运楼不仅能彻底地在京城站稳脚跟,而且还给其他府城好运楼的建造提供了参考。”

短短一刻钟,被眼前的景物刺激着,顾霖联想出许多东西。

小主,

他对赵嫂子和余哥儿道:“日后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在其他府城根据当地的特色,打造不一样的好运楼。”

先前,顾霖的思维仍是局限了,他死板地认为开酒楼,核心就是要把菜肴做的美味,这也没有错,但他却忘了,在现代许多能将饭店做大做强的,都不是靠着食物的美味,这些店铺往往具有自己的特色,令人眼前一亮难以忘记,或是贴心至极的服务,或是豪华至极的装饰,或是具有民族特色异域风情……

见年轻哥儿认同他们的想法,赵嫂子和余哥儿十分喜悦,接着,他们也不犹豫了,让小二开门迎客。

顾霖在好运楼待了一个上午,看着客人进进出出来来往往。

当发现好运楼开辟出颇具自然意趣的后院后,许多文人雅士很是惊喜,尤其是对于后院那条缓缓流动的小溪,对于他们来说,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以后他们不用去郊外,也可以在城内举办曲水流觞的宴席了。

后院之中的食客,虽彼此不认识,但都是体面的人,三三五五地和自己的友人待在一块,或是闲聊,或是吟诗作对,若所作之诗对上其他人的胃口,便引得一阵喝彩。

不过后院看着空旷,实则大小有限,所以想要进去的客人都要交几十文铜钱,且只能在里头待一个时辰,后面若想继续待在里面,就要重新交几十文。

临近中午,顾霖让灶房备好饭菜放进食盒,待食盒被小二提出来后,顾霖接过和赵嫂子余哥儿说一声便要离开。

赵嫂子拦着他:“离开做什么,留下吃饭啊!”

顾霖提着食盒解释道:“小安许久没有归家了,我去书院看看他。”

顾安入京后,郑颢为他找了一家书院,京城的书院要求所有学子都要住宿,且每月只能休假一日,所以,顾霖许久没有看见顾安了。

听到对方的话,赵嫂子手上一松,不再劝顾霖留下了。

离开好运楼,顾霖上车说出书院的名字,然后,马车就行驶起来。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马车停下,外边的马夫道:“夫郎,书院到了。”

走出车厢,顾霖看见马夫往车边摆放一条长凳,他顺势踩在木凳上,走下马车,然后转身,从车上拿下食盒。

“你驾驶着马车去树荫下等我。”顾霖对马夫道。

对方应是,而后拉着马车去不远处的树荫下。

朝书院的大门走去,在门前略站片刻,一位处于少年与小童之间的半大少年小跑出来,在他面前不远处停下。

半大少年对顾霖道:“夫郎留步,非书院学子不可进入书院。”

顾霖提了提手中的食盒道:“我有一位侄子在贵书院读书,我来给他送些东西。”

半大少年闻言,一脸好奇地问道:“您侄子叫什么,哪个班的,我帮您传信进去。”

顾霖道谢,而后道:“他叫顾安是位秀才,前不久刚刚入学,但我不清楚他在哪个班。”

顾霖话落后,半大少年一脸意外和恍然大悟:“原来是顾秀才啊!”

见对方好似知道顾安的模样,顾霖有些意外问道:‘你知道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