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儿,你也看到了吧,技术就是一把双刃剑。懂技术的人,如果心术不正,一旦有了权,会是什么样子?”
朱标点了点头,神情也凝重起来,跟着说:“此事的确值得深思。”
朱元璋颔首,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接着说:
“这些人,用驸马的话说,就是技术垄断。以往,咱想的还是不够深入,让他们有空子可钻。
咱就考考你,你说这些稀罕事物的技术垄断,该如何管制?”
朱元璋眼神冷峻,望着朱标问道:
“懂天文历法的人,注定不会太多。
但是懂刑名、钱粮的胥吏,却缺不了。
至于这新技术,会的人少了,造的东西不够用;可要是会的人多了……”
朱标略作思考,说:“儿臣认为,技术何错之有?关键在于使用的人。
驸马所研的新兴技术有其用处,应当加以鼓励。但也不能放任,理应纳入朝廷管控。”
“科学院独掌新式钟表,还是太危险了!”朱元璋沉声道,“咱并非是信不过他,只是,他手底下那些人,能跟他想的一样吗?”
朱元璋拍了拍堆得一尺来高的奏疏,说:
“一人一心容易,十人一心就难了,更何况百人,千人,乃至这天下的千万人?!”
他说的是事实,朱标也无从辩驳。
就直接问道:“父皇可有什么打算?”
朱元璋果然已有成算,摸着胡须说:
“科学院,正好可以与钦天监稍微制衡。
咱打算,来一个‘四时同参’!”
他详加解释:
“以后各地州府县的时辰,必须是日晷、星象、刻漏、钟表,一一对应,至少三者一致,才为准确。
有些地方,也可以利用江海的潮汐,再加验证。”
朱标闻言,连连点头,称赞道:
“父皇此法颇有道理,更是利用现有技术,做起来也不算太难。”
他思索一番,提出补充:“不过,以人力测天时,有些地方技术落后,必定有误差。
到时他们以误差为由,推卸责任,又该如何?”
朱元璋垂眼,片刻之后,说:“误差当然有,咱也知道……但就得拘着他们,不然野得没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