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快说?”昭明帝急火攻心,一拍桌子,厉声喝道。

立于御书房两侧的带刀侍卫,将手都握在刀柄之上,做好架势,只等昭明帝一声令下,就拔刀杀人。

礼部尚书赶紧回答道:“第一,朝廷应发出告示,警告民间禁止谈论和传播不实言论,不然一经查处,官府将依照大周律法,对造谣生事者严惩不贷。”

“但是,在告示中,不能出现关于萧逆的相关文字,就说要打击造谣。刁民们胆子很小的,都怕给自己惹麻烦。什么叫造谣?大周的老百姓,心里清楚着呢。说自己亲眼见过龙,不叫造谣,敢对朝廷发出的内容质疑的,才叫造谣。”

“萧逆的负面形象,是朝廷给定了性的。只要朝廷的告示一发,等于是为骂萧逆的群体提供了官方背书,夸萧逆的群体,出于恐惧,其声量,就会逐渐被骂萧逆的声量压倒。”

“第二,大周需要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儿,转移民众的注意力。这件事儿,必须能体现大周朝廷的强大,引发大周子民的集体荣誉感才行。而且,这件事儿,必须实实在在地言之有物。单靠我们礼部,编造个天降祥瑞什么的,恐怕无济于事……”

昭明帝一听,眉头皱得,如同麻花,手指暴躁地敲着桌子:“废物!一群废物!”

这第一步,是礼部的常规操作,每次民间产生对朝廷的不良舆论,礼部总这么干,大周子民早就免疫了。

而第二步,那纯是旱地拔葱。大周国力孱弱,民不聊生,遍地灾荒,去哪找一桩振奋人心的事儿,还踏马的要体现大周朝廷的强大?这不是逼着太监逛青楼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黄锦似乎想起了什么,抬起头对昭明帝禀报道:“陛下,萧逆私自调动西山锐健营五千精兵进京,导致盘踞在九尧山的水匪,趁机攻占了灵州当地的六个县衙。如果大周天朝,派出神兵,剿灭水匪。不正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好事儿吗?”

“剿匪?”昭明帝质疑的语气问道。

黄锦递给礼部尚书一个眼神,礼部尚书立刻心领神会,还给黄锦一个感激的眼神。

礼部尚书对昭明帝,表决心道:“陛下放心,只要朝廷派出军队,将九尧山的匪患给除了,我们礼部,有信心也有能力,将剿匪,夸大**成,平息战乱,攻城略地,还我河山的伟大胜利。”

“届时,不但可以消除萧逆之死,在大周子民之中造成的不良影响,还会让陛下被百姓们歌功颂德,在史书上,为陛下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岂不美哉?”

“嗯。”昭明帝听到此时,脸上终于流露出了笑容。

九尧山的水匪,在江湖上名气很大,的确好做文章。

“黄锦,交司礼监拟旨,立刻让吴王结束闭门思过,让他去兵部报到,三日之内,兵发九尧山。”

“嗻。”黄锦叩头领命。

礼部的众多官员们,知道暂时过关了,暗自松了一口气,纷纷用衣袖擦拭额头的冷汗。

……

生前风光无限,权势滔天的镇北王,死后的坟茔,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土馒头,墓碑之上,也只有简简单单的:“萧武穆之墓”五个字,寒酸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