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良才”的选官制度,
“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
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
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东汉末期多举世家子弟,仲景承袭家门,在灵帝时,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
在建安年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长沙郡:秦置,下辖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九县,治所湘县,
也算是两千担的三品高官了,最主要的还是医术高明,颇有名望,而他又得到了些父亲的真传,方才能在少府的太医中排名稍微靠前一些,
而排在他之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太医令、药王王叔和,有这几人任御医,曹爽便对两人的伤放心了许多。
王叔和幼年时代是在缺衣少食的贫寒中度过的。
严酷的生活现实,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性格。
特别喜爱医学,读了不少古代医学典籍,并渐渐学会了诊脉治病的医术。
在开始行医的时候,因为家境贫穷,衣衫破旧,人们瞧不起他。他只好背着药箱四处流浪,常常食宿无着。
由于他对脉学很有些研究,慢慢也治好了许多疑难病人,请他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名声也就越来越大,逐渐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早在32岁那年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可谓是少年得志,魏国少府中藏有大量历代着名医典和医书,存有许多历代的经验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