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搭桥,两队分开。一王家村青年背着竹篓将李老先生送回家,王大山送完刘百万,三人再次在五搭桥汇合,在微弱月光下小路发白,大家摸着黑一起走回王家村。
待王大山回来,经营班子四人又凑了一桌,梳理着看明日开学典礼是否还有遗漏,再次向王大山说了刘百万投钱投料,我们帮忙养鸡的事情。
不消说,这种别人出钱出料担风险,村里人出把力气,赚点血汗钱,旱涝保收,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此事一致通过后,王小帅也松了口气。养鸡场规模扩大,自然是要安排更多人去干活的,免得以后再被人私下暗传自己跟寡妇有一腿。
也不想想,自己往养鸡场跑也是想着尽快做起来,刘百万不来只能自己多费点心。
现在有人投资,自己就可以经常去,且养鸡场人多,都是公事公办,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希望流言尽快消失吧。
养鸡的事情没那么快,四处搜罗鸡苗得要几天功夫,眼前最重要的是开学。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腾起一阵烟雾。王家村人喜气洋洋聚集在学堂门口。
李老先生特地换了一身长衫,一身梳理得精神抖擞,手拿一条包浆的旧戒尺,朝入学的孩子和家长们一一拱手。
站在学堂门口像是最佳迎宾的感觉,家长拉着孩子们朝李老先生一一还礼。
“夫子,小子顽皮,您尽管揍!”
“夫子,小儿顽劣,该打打,该骂骂,回家后我继续揍!”
“是啊,夫子,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
家长们七嘴八舌向着夫子表态,好不容易有读书的机会,都希望夫子能够对孩子用心一点。
一众孩儿们进入教室,虽说亲眼所见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
但此刻仍旧觉得新奇和震撼。崭新的竹课桌,竹板凳,竹格子的窗户,处处弥漫着新鲜竹子的味道。
平整的地面,整齐的课桌,抬头看崭新且整齐的瓦片,难以置信这就是自己父母一起帮忙建设的学堂,比起自己住的破旧茅屋,这也太豪华了。
四个家长分别抬进书本和文房四宝,孩子们翘首以盼,夫子见状在手上拍了拍戒尺。
“都坐好,这文房四宝都会发给大家。上课之前有个问题要问问大家。你们为什么来读书?”李老先生开始开学第一问。
“我爹叫我来的,说不来打断我的腿。”一个看起来十三四岁的孩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