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众人无不惊讶之态。
“是,也不是。”
顾青大手一挥,会议屏幕上的PPT内容便更改一次。
“这是最近炒热的一个概念,并不是特指某一款应用或产品。
现在互联网厂商在炒作的大多都是类似于游戏世界的概念,但实际元宇宙可以看做是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互联网,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换句话说,这些互联网公司都在画大饼,目前的VRAR根本就无法支持这个概念真正落地。
当然提到这个概念,也是因为今天这个会议与其有关,接下来请各位看一下我们半导体研发部门与钛钽星研发部门这段时间一直在努力的一个项目。
泰坦处理器,它是融聚了CPU与GPU功能的产品,电脑上两个最重要的处理器融合,相互补足,发挥最大性能。
当然它在这几年是一个叫做APU落后的项目,毕竟这几年因特尔、AMD、英伟达都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合作垄断,APU这个出来后就没怎么赚钱的项目早已不受重视。
不过我们的研发团队还是将其攻克了,毕竟仿生机械假肢的下一阶段所需要的用到的技术,单一的CPU和GPU是无法支持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架构设计以及代工制造成本问题。
现在的电脑CPU和GPU之所以大不相同,除了盈利外最大的原因便是由于其设计目标的不同,它们分别针对了两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CPU即中央处理器,它需要很强的通用性来处理计算机电脑中各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同时又要逻辑判断又会引入大量的分支跳转和中断的处理。这些都使得CPU的内部结构异常复杂。
所以CPU内部有储存器之外还有复杂的控制逻辑和诸多优化电路,相比之下计算能力只是CPU很小的一部分。
GPU即图形处理器,它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则是类型高度统一的、相互无依赖的大规模数据和不需要被打断的纯净的计算环境,比如计算游戏模型、跑3D建模、以及耗费大量算力却无实际产出的挖矿这些事情。
所以GPU采用了数量众多的计算单元和超长的流水线,但只有非常简单的控制逻辑。
而我们现在研发的泰坦处理器除了有常规意义上的中央处理器与图像处理器之外,还增加了一个内伯鲁处理器,三个处理器成为三级融洽和谐共存。
逻辑运算由CPU负责,大量运算程序数据由GPU负责,而内伯鲁处理器则负责协调数据,以及转换我们看不到的脑电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