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灵川见他家也是个平房,家具都旧了,窗很小,只有半个院子,因为无人打扫而堆满了雪。
“你一个人住?”
孙红叶点头:“我从北境迁来第三年,投靠的表叔也过世了。”
“今后,你有什么打算?”贺灵川问他,“何家有人前天也在鹿鸣苑,已经知道你找柯将军自荐了。”
孙红叶自嘲一笑:“是啊,我的马车下山时坏了。”
这两件事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他心思灵巧,这两天又闲卧病榻,很容易就推断何塑那天派人在他马车上动了手脚,要在风雪夜给他一点难堪。
贺灵川走到屋里唯一的方桌旁边:“我有一题,要向孙兄求解。”
“请说。”
贺灵川从杯子里蘸水,在桌面画起地形图。
“蒲樨沟在龙城以西百里,居民五万,军队两千余人,强敌常来攻打蒲樨沟。每一次他们大举来犯,蒲樨沟都要派人向龙城求助。”贺灵川作简要说明,“时间长了,敌人也改变战术,只派出几支队伍侵扰周边,等龙城援军一到,它们就飞快撤退。但他们袭扰的频率很快,大概十天里要来个六七次。如果龙城援军不来,它们就合并队伍,攻打蒲樨沟。”
“这样一来,蒲樨沟居民的渔猎农商都无法正常进行,损失巨大,而龙城也疲于应援,毕竟来回一趟就要二百多里。”贺灵川问孙红叶,“请孙兄为龙城出一计策。”
“敌人采用低强度、高频次的进攻。”孙红叶指着桌面上的空白地带,“龙城不能在蒲樨沟附近设立据点或者辅城,分兵把守?”
贺灵川摇头,“除了蒲樨沟所在的位置,这百余里荒原上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最糟糕的是没有水源。”
没有水源,就建不了据点,驻不了人马。
孙红叶这才来了兴趣:“那么,龙城直接往蒲樨沟派驻军队呢?”
蒲樨沟这个地名有点耳熟,他一时想不起来。
“已经加派了一千人,还往那里运去不少粮食。那一处荒原贫瘠,水源珍贵,再多人马就喂养不起了。”
孙红叶这回思索了更久,又问:“那么敌人的据点距离蒲樨沟又有多远?”
“就在蒲樨沟以西三十里外,比龙城要近得多。”好在贺灵川昨晚认真听课了,这时才能对答如流,“此前数月,威城被敌攻陷,成为向东进击的桥头堡,蒲樨沟才因此变为前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威城出兵,来回不过六十里,马程都不用一个时辰,当然比盘龙城要方便得多。
“这个威城有人口多少,驻军多少?”
这小子问得真是细致。“威城沦陷时,百姓就举家迁逃龙城。所以威城里面鲜少平民,已成军镇,驻军人数无法精确,应该在一千五到三千之间。”
“蒲樨沟、龙城就无法与敌人谈和?”
“暂时没有这种可能性。”至少他梦里的这一段没有。
“也即是说,敌人不会放开蒲樨沟这块肉。”孙红叶竖起一指,“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蒲樨沟有运去外地吃香的特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