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智科生物

一剂针管能一次性往人体注入多达几十万到上百万的纳米机器人。”

“它们进入到人体内后,我们会在体外通过梯度磁场和交变磁场向它们发出控制信号。

纳米群便会根据信号找到病灶,或者释放纳米级的药物分子,或者利用纳米级的工具机械切断病变组织。

这个就需要根据释放程序来预先决定了。”

“有些已经扩散的癌症就比较麻烦了,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利用扇区信号控制技术去协调纳米大军。

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人体不同部位进行分工合作,比如帮助靶向药跟人体自身免疫细胞更好的融合以发挥药效。

它们就像一群听话的小精灵,在医生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下。。。”

凌鸿在那介绍纳米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具体应用,刑天已经自动将它跟“领航员”覆盖到一起。

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太空环境复杂,在地面建立控制塔的情况下,很难对上百万公里外的一台小工程飞船实施全时段精确控制。

如果效仿纳米生物技术在空间站建设轨道布置一个磁场中枢。

利用纳米机器人的扇区信号控制技术进行现场指挥,或许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效率。

这相当于把领航员内部复杂的结构替代成人体各部器官。

把纳米机器人换成无人太空工程飞船。。。再魔改一下那个扇区信号控制技术。

会不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化学反应???”

到这,刑天突然想到一个关键问题:

建造领航员太空站过程中主要使用的两项技术除了之前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外,还需要借助现代装配技术来配合。

后者在现代建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核心工作内容就是将所有建筑构件全部模块化。

具体到空间站,那三个巨大的旋转穹顶舱也是由一块块钛合金板焊接合成的。

这需要在月球工业基地大量生产拆分成各种衔接面板、抬座、主轴通道、桁架等上百个模块。

各个模块独立建造,最后通过大型太空运输船运到指定轨道,再在太空中进行组装拼接。。。

最后一步,小型工程飞船需要按照指令去大型太空运输船(母船)那里进行自动分拣、运输。

这除了空间技术支持外,还需要很强的软硬件技术同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