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房二拔刀 石城据守

与此同时,对岸的敌人似乎也察觉到了他们的行动,同样快速地派出了一艘小船,朝着这边驶来,显然是想要与我方进行接触。

就这样,两艘小船在宽阔的河流中央不期而遇。双方人员先是相互警惕地对视着,气氛显得异常紧张。片刻之后,彼此才小心翼翼地开口展开了一番询问。

“将军,目前事情已然调查得清清楚楚!之前被抬出来的那具尸体乃是石族之人。如今占据石城的则是来自马城的人马,并且他们还自称为蝎族。”当这名负责侦查的斥候向牛进达汇报完情况后,只见牛进达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怪异起来。

所谓的蝎族,实际上就连他本人都是首次听闻。仔细思量之下,牛进达推测这群蝎族很有可能就是三溪族的分支罢了,只不过是更换了一个称谓而已。

在那充满神秘色彩与异域风情的异族世界里,类似这样的事情可谓屡见不鲜。曾经盛极一时、如今却已向北迁徙的三溪族,他们所遗留下来的族人数量稀少。

而先前的石族,便是这为数不多的遗民中的一支。从种种迹象来看,眼前这些身影很有可能正是三溪族的族人。

“真能确定吗?”牛进达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地问道。毕竟那些尸体所处之地相隔甚远,即便他瞪大眼睛极力远眺,也难以分辨出那究竟是否为人形。

身旁之人摇了摇头,无奈地回答道:“实在无法确定啊,距离如此之遥,着实看不真切。”在石城之外,乃是一片广袤无垠且不知其名的河边浅滩。

这片浅滩所在之处实则是一片规模颇为可观的水域。眼下正值河水丰盈的时节,浅滩的面积竟扩展至数十里之广,如此辽阔的范围,要想清晰洞察石城周边的状况简直难如登天。

再看向石城方向,此刻那里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显得有些藏头露尾。虽说那些东西被运送至了河边一带,但实际上并未抵达真正意义上的河岸边缘,反倒是停留在距河岸边尚有数百米之遥的地方。

若要更为精确地描述其位置,应当说是靠近那片浩渺湖泊的区域。这般情形之下,想要将一切都瞧个明明白白,无疑是痴人说梦。

“依我之见,此事怕是大有蹊跷。传闻中那蝎族的兵力可要远比石族强盛得多,可他们直到此时此刻方才有所行动,想必在此之前便已然获知了某些关键信息。”牛进达面色凝重地分析着当前局势,心中暗自思忖着应对之策。

牛进达面色凝重地将地图缓缓展开,目光如炬般扫过上面标注的各个地点和路线。他凝视着地图,脑海中迅速思考着各种可能性,突然间灵光一闪,一个念头浮现在心头:蝎族极有可能是从马城方向而来,说不定正是当初三溪族遗留下来的人马。

牛进达转头看向身旁的人,急切地问道:“与你接触的那些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那人稍作思索后回答道:“他们都留着小辫子,看起来很像契丹人。”听到这个描述,牛进达不禁微微一愣,心中暗叫不好。如果真的是契丹人来袭,那情况可就变得愈发复杂和棘手了。

要知道,契丹人与三溪族大不相同。契丹人生性勇猛善战,且手段极其凶残,绝不是好对付的角色。

牛进达皱起眉头,追问道:“你能确定吗?”

那人用力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确定无疑!我敢肯定就是契丹人,他们说起唐话来结结巴巴、磕磕绊绊的,一听就知道跟三溪族不一样。”

确实如此,三溪族因为长期与大唐有所接触,所以唐话说得还算流利;而契丹人居住之地离大唐甚远,平日里很少使用唐话交流,自然说得不够顺畅。

此时,牛进达陷入了沉思之中,喃喃自语道:“契丹人……这实在太奇怪了,他们到底是通过何种途径匆忙赶到这里的呢?”

要知道那契丹人所在之地与石城之间的距离可不短啊!然而他们却能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赶到这里,这显然意味着在此之前他们便已得到了相关消息。牛进达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当即高声下令道:“传我军令,全军警戒!”

需知这契丹可不是那三溪族可比的,对于契丹一族,牛进达心中着实存有几分忌惮之意。尽管契丹族人数量并不算多,但其勇猛善战之名却是广为流传。

此刻,牛进达所率的大军纷纷下马,开始积极地做着战斗前的准备工作。他们给马匹喂食草料,让这些征战沙场的伙伴们补充体力;士兵们也抓紧时间进食,以便保持充沛的精力应对即将到来的恶战。

小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牛进达原本坚毅的面容上亦不禁浮现出了些许阴沉之色。与此同时,远在天津城的长乐公主和高阳公主已然开始着手筹备援军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房俊最不缺少的便是战马资源。而且在北方地区,大多数百姓都具备骑马的技能,只要再为他们配备上合适的武器装备,一旦骑上战马便能瞬间化身成为英勇无畏的骑兵战士。

再者说,在房府之中,各类精良的兵器盔甲亦是一应俱全、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出来。这些充足的军备物资迅速地分发到了义军中每一个人的手中,使得这支刚刚组建起来不久的队伍得以快速完成武装。

天津城的百姓们对此响应极其热烈,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名加入义军行列。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这支义军的规模便迅速壮大至将近六千余人。

“殿下无需担忧,请放心交给我们吧!”只见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振臂一呼,率领着这支士气高昂的义军正式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