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诺布看了看将军府的方向,又自转头过来,长叹一声,倒地而亡。此处虽是荒林,终究是白日,被人发现终是不成。袁承天便将他拿到荒林深处,将他衣服脱下自己穿上,然后将他尸身埋在厚厚积雪之下,这才心中有了安慰。清心见袁大哥鬓角汗水,心想:袁大哥此去军营,吉凶难料!
袁承天换上诺布的侍卫衣服,又取下腰牌,那么这样来便可以以多隆阿将军之命而入军营,厮机行事。清心看着袁承天换上这侍卫的衣饰更加显得挺拔英俊,重睑眸子中闪着坚毅的神情,世人所无!
袁承天见天时不早,便让清心回将军府,否则又生风波。清心本来不舍,可是想想也是,袁大哥所言及是,临别便问他落脚之处。袁承天便告诉她有时可去通州分舵寻他。清心这才依依不舍告别!
军营居中大帐之内,但见灯烛辉煌,里面隐约传出歌舞之声,更有琴瑟在御,觥筹交错,一时其乐融融;帐内歌舞升平,而帐外却是北风呼啸,吹得守营的官兵耳朵生冷,几乎如刀割,痛入心底,正所谓: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此时此景更何乎其诗!从来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谁人怜悯那守边而战死的士兵,史书只是记住了那些所谓的将相王侯的千秋霸业,从来不会念起那些寻常的兵士!
大帐之内暖意融融,因为有暖炉所以并不见凉,和外面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此。更有伶人曼妙轻纱,如蝉翼般,翩翩起舞,让人似痴如醉。只见傅传书高踞在座,睥睨一切,透着倨傲神情,又自仰头饮了杯中酒,左右将领也都极尽奉迎之能事,自然少不了奉迎这个统领大人。傅传书耳中听得众人奉迎之词,心中很是受用,禁不住得意地哈哈大笑!
袁承天听得大师兄得意之极的笑声,心中却是一痛,因为现在师兄已然迷失本性,为了功名利禄已然走火入魔,难已自拔了,将昆仑派的门规和清规戒律抛到九霄云外,而今的昆仑派再也不是先前的昆仑派,已然悉数归于朝廷。在傅传书的授意下和南疆北疆的反清复明人士为敌,本来昆仑派的师兄弟不愿为其所用,奈何禁受不住功名利禄的利诱,纷纷倒弋和天下反清人士相向为敌。袁承天见到这局面自己一时也无法扭转,因为自己又不是现任昆仑派掌门,政令所出皆是师兄一人所为,虽然其行为有违先代掌门所定的门规,可是他自任以来便私下篡改门规,派中虽有异议,但是亦是无用,他依旧我行我素,全然不把旁人瞧在眼,野心之大,便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却是无人敢撄其锋,这样更加助长了这傅传书的野心!
他窜高伏地,每每在巡守兵士走过之时,便自现身——虽然他冒充将军府侍卫进了军营,但是还是谨小慎微为是,否则岂不功亏一篑,所以他还是不能光明正大直来直去,怕别人看出端倪!
透过大帐的缝隙可见大师兄正自畅怀饮酒,一时性起之时便自拦腰将一名歌妓揽于怀中,笑道:“美人你叫什么名字?”这歌妓年纪也只二八,正当豆蔻之时,笑道:“统领大人见问,小女子不敢隐瞒,奴家叫做惜惜!”傅传书醉眼朦胧笑道:“好美的名字,惜惜……好……惜春如金……今日兴之所至,一醉方休……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二八女子见傅传书醉眼朦胧,似乎有些忘乎所以,嗤嗤笑道:“统领大人年纪轻轻便做上了天下人人梦寐以求的九门提督之职!大人真是年轻有为,而且俊逸过人……”傅传书听得心中更是受用,但觉飘飘然,不知所以。他又将一觥酒饮尽,然后掷于地上,神情忽然有些失落,喃喃自语:“我虽现在是九门提督,可是还是有得不到的人!”
他这声音细于蚊鸣,可是袁承天却听得真切。傅传书又道:“世上如清心又有几人?可是她却偏偏执念于袁师弟,岂难道我堂堂九门提督在她眼中直如尘埃!也许在她心中只有袁承天,……可是我却不服,试问我那一点不如他……可是清心却偏偏念兹在兹,怎不让人生恨!也许终其一生都不可忘却……”
旁边的几名亲兵侍卫见他有些忘形,便上前低声道:“统领大人,你醉了……”不待这名亲兵侍卫说完,傅传书反手一掌将他恶狠狠打翻在地,吼道:“我哪里醉了!我堂堂统领哪里便容易错了,却要你多嘴。”其余亲兵侍卫也不敢上前规劝。傅传书斜睨他们,冷喝道:“你们都出去……”可是这些亲兵侍卫竟不为他言语所动。傅传书见他们竟敢不听的命令,不由得更为震怒,斥道:“我说话你们难道没听到么?”有个亲兵侍卫道:“统领大人,我们还要保护大人周全!”他向那些歌妓看去,言下之意是防范有人行刺这傅传书。傅传书道:“你们以为我醉了,便武功不济?”他手起掌落,竟将身上的公案拍得纷碎,可见内力之强——只因这些公案都是百年的梨花木,坚固异常,岂料他一掌拍下便成粉末,可见内功心法之强。
小主,
他又睥睨了帐中众人,喝令这些亲兵侍卫出去。这些亲兵侍卫不敢有违,只好鱼贯而出。帐下只剩下这些歌妓。傅传书似乎想起了什么事,便问那二八妙龄歌妓惜惜姓名。这女子道姓顾。傅传书道:“顾惜惜……”这时不知何故帐中那油盏中的偌大灯花忽地爆了一下。傅传书伸手欲揽这顾惜惜姑娘于怀。
这顾惜惜也是心领神会,并不拒之,而是顺势倒入傅传书的怀中。傅传书见她杏面桃花,心中不由怦然心动,低头轻吻这惜惜姑娘。可是便当此时忽然余下几名歌妓竟而呛呛从腰间抽出软剑,迎面一展,已然快如闪电刺向傅传书的后背。傅传书虽喝了不少酒,但是头脑依旧清醒,所以忽觉背后恶风不善,一把推开顾惜惜,想要跃身闪避。不料这位顾惜惜手中已多了一柄匕首,刺入傅传书小腹,只是只入寸许便坚不可入,便知不对。傅传书反手一掌已将她推了出去。此时她们已然将傅传书围于垓下,帮同水火;那些乐师见状已飞奔出帐,口中喊着杀人了,只是刚走出一箭之地,身子一晃便倒地而亡。只见顾惜惜手起手落之间已发出细于毫发的银针取其性命。
这些变化只在旋踵之间,便是帐外窥视的袁承天也是始料未及——任谁会想到这些看似柔柔弱弱的女孩子竟杀人于瞬间,利索干净,毫无拖泥带水。这些乐师的呼喊已然惊动外面的巡夜兵士和刚刚离去不久的亲兵侍卫。他们闻声折而复返。顾惜惜叫道:“还不动手,更待何时。”唰唰长剑如蛇如影随形缠上了傅传书。傅传书非但不惧,反而哈哈笑道来的好。
袁承天本意要出手相助,但转眼一想不成,自己还是趁乱寻找关押钟掌门的帐篷所在,至于这些女子量来大师兄也不会杀下手,当务之急还是解救钟掌门。他趁乱悄悄掩近一座帐篷,因为此处在乱树石堆,远离傅传书的中军大帐,所以巡视的兵士便少,有机可乘。他见四下无人,闪身入帐正见一位长官模样的军官正头向里在看书牍,忽见进来一位年轻侍卫进帐,也不以为意,头也不抬,问道:“外面出了何事,吵吵嚷嚷!”袁承天见状,更不答言,左手二指便向他腰际点去。这人此时才惊觉不对,纵身跃过,竟而躲过了袁承天的致命一击。这时两个人才打了个照面。这军官不由咦了一声,斥道:“你是什么人,胆敢冒充侍卫刺杀官长。”袁承天见他粗眉大眼,一幅粗旷的样子,浑然便是满洲人的模样!——其实他又怎知此人是嘉庆皇帝委派在这军营协助傅传书便宜行事的四皇弟允则;名义上是协同做事,实则是暗中监视这位傅传书,因为皇帝直觉这位傅传书机谋深远,不是凡人,总觉得他有不可告人的野心,所以要处处提防着,以免祸起京城,因为这九门提督一职本来无论如何也落不到这傅传书身上,只是摄政王几次三番极力推荐,所以只有应允,虽然他是皇帝,可是摄政王多铎却是总摄朝务,既使自己不答允,只怕他也有手段让这傅传书如愿已偿做这九门提督,与其反目成仇,水火不容,不如暂时隐忍,韬光养晦,让这位皇叔以为自己还是小孩子,没有主见,成不了大事,只有依赖他这位皇叔总摄朝政,否则便天下大乱,不可收拾。
这位四皇弟允则虽生长禁城大内,然而却喜武功,常常缠着大内侍卫习武。大内侍卫自然不敢怠慢这位四王爷,所以他武功便有所成,虽然不能与天下武林大派掌门相提并论,可是也是相去未远。所以今日袁承天出手未成,也是情有可原。
允则躲过袁承天一击,身子落地,呛地一声从身旁的兵器架上取过一杆红缨长枪,唰地便是一招“拔草寻蛇”向着袁承天脖颈刺去。因为这座大帐甚大,东西南北几达三丈之余,所以在里边闪展腾挪并不受拘束,所以这位四王爷允则便长枪在手,婉转如意并不受约束。袁承天见枪来,但觉恶风不善,心想:看他衣着似乎身份尊崇!怎得出手如此狠毒?允则见他对自己长枪似乎视而不见,心想:好小子,你还妄自托大!长枪去势不衰,招式未老,便又自变招“梅开三度”噗噗噗一连三刺分别刺向双目和眉间,只要有一枪刺中袁承天非命丧当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