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沙俄的主动投降,心神一直紧绷着的大宣官员们也终于松了口气,纷纷向天子谏言,接受沙俄的投降与议和。
文武百官们之所以抱团谏言天子接受沙俄的投降与议和,无非是担心楚天耀犯倔,毕竟自楚天耀为君以来,凡对外兴兵就从未有过议和的前例,故而,文武百官们都普遍认为楚天耀不会接受议和,而会趁着如今这个势头继续跟沙俄打下去。
正因为有这样的担忧,百官们才会迫不及待地给天子上谏。
宣俄大战进行至今,大宣虽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可所付出的代价却要比武曜朝任何一次外战都要来得惨烈。
要知道,这场仗从武曜十六年开打,一直打到现如今的武曜十八年冬,才迎来了沙俄方面的投降与服软,这一期间,大宣所消耗的财力物力人力甚至都远超大宣立国以来,兴兵所耗的记录。
仅是白银,就消耗了五千八百万两之巨,伤亡人数更是高达十二万三千余人,其中还有一大堆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年轻新锐武将。
这一仗,所耗白银与物资倒是其次,最让人感到惋惜与唏嘘的是这一仗打到现在死的名将与兵力都过多了,大宣百官们不愿在看着这仗继续打下去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文武百官们的心思,楚天耀这个天子自然清楚,事实上,他的想法与同意受降,接受议和的百官们一致。
这仗确实不能再打下去了,倘真的这样再打下去,他是有信心能在三年内彻底灭了沙俄,可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也是他难以接受的。
甚至,楚天耀在私下时也曾多次后悔过自己当年冒然向沙俄开战的决定。
他倒不是后悔打了沙俄这回事,而是后悔,自己本有能力可以将这件事做得更好,但他却因为情绪左右,做出了不少冲动的决策,致使攻打沙俄之事在中途变得愈发曲折……
这确实是他这个为君者的失误,即使最后的战果再怎么丰硕,也难掩饰他因为错误决策而付出的惨烈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