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京,皇城永宁宫内,身着绯色龙袍的皇帝楚天耀坐在御案前,手中翻动着今日内阁送呈上来的奏折。
穆忠君等人赶往淮南驰援的这段日子里京里也没有闲着,自从宁中恒这位左都御史被楚天耀推至台前在京师周边各县试行新政后,可算是掀起了轩然大波,起初那帮利益受损的地主官绅忌惮宁中恒的身份地位不敢参他,但随着宁中恒推行新政的动静越来越大,眼瞅着他们的利益就要被榨干了,这帮红了眼的地主官绅也不在乎你宁中恒的什么背景身份了,一封又一封参奏他宁中恒的奏折宛若雪花般送到了内阁,继而又转到了楚天耀这个皇帝手里。
看了好半天参奏宁中恒的折子,楚天耀脸上露出讥讽的笑容,这帮地主官绅越是跳脚,便越说明宁中恒推动新政力度之大。
“臣妾参见陛下。”
一道清脆的女声在殿门响起,原是身穿常服的洛长凝来了,她浅浅一笑,朝坐在上方的楚天耀福身行了一礼。
“长凝来了?”楚天耀将手中折子放下,看着洛长凝那有些隆起的小肚子,他脸上露出慈爱之色,“咱们的宝贝孩子越来越大了。”
“皇上尽胡说,满打满算才怀上两个多月,离这孩子出世还早着呢。”洛长凝甜甜一笑, 端起案上的茶壶为楚天耀倒了杯茶,“我听傅少卿那婢子说您今儿个忙的午膳都没吃?”
“嗯?”听到这话楚天耀没好气地瞪了身旁的傅少卿一眼,后者有些畏惧地缩了缩脖子,讪笑着不敢说话。
似是看到了楚天耀望向傅少卿的眼神,洛长凝掩嘴轻笑,“皇上您也不用怪他,他这做婢子的也是心疼您。”
“政务固然重要,但您也不是铁打的,还是得好好注意自己的身子。”说着,她走到楚天耀身后,伸出纤纤玉手给楚天耀捏起了肩,“臣妾嘴馋了,让御膳监的厨子们煮条松桂鱼和只烤鸭过来,您就当陪臣妾用膳了,如何?”
闻言,楚天耀忍俊不禁地笑了笑,洛长凝是变着法子让他吃饭呢,她平日饮食较为清淡,这松桂鱼和烤鸭可都是自己爱吃的。
“好,长凝说什么就是什么。”
见状,傅少卿脸上绽放出笑容,喜滋滋地跑到出了殿门,招呼殿外的太监们去传膳。
看着御案上成堆成堆的奏折,洛长凝有些心疼的看了楚天耀一眼,轻声劝慰道: “要臣妾说呀,皇上您以后还是得多注意休息,别将满门心思都放在政务之上,这军国大事,是忙不完的,适当的歇歇,没人能说您的不是来。”
“朕倒也想歇歇,可现在是多事之秋,朕还真歇不得。”楚天耀喝了口茶,轻叹道:“新政的事朕要盯着,淮南的战事朕也要顾,地方上的财政朕也得过目,诸多事宜堆叠在一起,朕哪还敢歇息?哪还有时间偷闲?”
“就说这新政的事吧,我让宁中恒在京师周边各县先行推广才过了多少天?这参他的折子就一封一封的来了!朕若不时刻盯着,还不知这帮地主官绅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洛长凝稍作沉思后,沉吟道:“皇上开创的那摊丁入亩的新政,臣妾倒也有所耳闻,确是利国利民的仁政不错,但却触动了天下地主官绅的利益,照臣妾看,这推行新政的事并不能一蹴而就......”
“长凝你这么想就错了,推行摊丁入亩之政必须要快,手段必须要硬,且要将规矩定死。”楚天耀目光坚决的说道,“若因地主官绅起闹,朝廷就选择折中,这就正中了他们的下怀,届时在天下官绅心中,对朝廷的敬畏之心就会更低。”
“更何况,这摊丁入亩的新政只是第一步。”楚天耀目光微沉,心中暗道:“我后边还准备将雍正帝的新政三板斧全都使唤上呢,如果现在就撑不住了,那到时候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的事将彻底成为泡影。”
没错,在楚天耀确定推行摊丁入亩时,内心就决定要把雍正推动的三项新政都招呼上,在他看来雍正的新政三板斧,最难以推行的就数官绅一体当差了,这也是为什么他先拿摊丁入亩试手的原因,通过推行摊丁入亩的过程里,他才能挖掘出日后助他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的能臣干吏。
在楚天耀心里对那位前世历史上的清世宗雍正还是颇为欣赏的,尽管雍正军事能力不足,但他处理内政的能力绝对古往帝王顶尖的存在,大清之所以能统治中原两百余年而不倒,雍正的三项新政和他改制出的军机处占了很大的原因。
想到此处,楚天耀不由莞尔一笑,前世他阅读各种网络小说时,穿越到封建时代的小说主角总会想着将雍正的这三项新政推动起来,这足以说明雍正的厉害之处,也说明雍正的新政三板斧确实好用。
“陛下的意思是,推行这摊丁入亩之后,您还有后手?”洛长凝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自己这个丈夫。
“是的。”楚天耀很干脆地点点头,苦笑道:“这摊丁入亩只是起个头,后边的事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呢。”
只是推行摊丁入亩便迎来了不小的反扑,未来若要试行官绅一体当差会遇到多大的阻力不言而喻。但这并不会让楚天耀畏惧或不安,相反,他格外的坚定。
夫妻二人正聊得起劲时,殿外的太监宫女们已将做好的膳食送了进来,一旁眼尖的傅少卿赶忙招呼着周围的婢子们端来方桌,指挥着送膳的御膳监太监们将菜端到桌上。
“皇上,膳食好了,您先陪臣妾用膳。”洛长凝说着,拉起楚天耀的大手朝着摆膳的方桌上走去。
“万岁爷......”帝后夫妻两屁股还没做热,便见傅福详急匆匆地跑了进来,他脸上泛起兴奋的红晕,双手高举一封折起的书信,“淮南前线来报,进犯我大宣南境的饕恶缅贼已被我军进行剿灭,无一活口!此战我军伤亡将士不过万,实乃名副其实的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