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嫂也时常关心着二弟一家的生活,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就这样,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亲情也越发浓厚,他们共同经历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乜振兴知道大哥的意图,但现在谁也救不了自己。
下海最为成功的则是张诗。
张诗孩子段丽雅上了大学之后,思想活泼,和演员们打的火热。段丽雅目标是学过摄影专业之后,准备报考播音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是她的长项,因为段丽雅口齿伶俐,活泼开朗,应变能力极强,而且一直向播音方向发展。开始学习播音方面知识和内容。
这让张诗有些不安不解。她知道演艺圈乱的一塌糊涂,演艺人员生活前卫,自己的女儿在那样的学校,现在有了独立思想和意识。张诗的传统观念已经说服不了段丽雅了。
她和老段一直处于矛盾之中,甚至成了敌对关系,两个人怎么也没办法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几年前都已经断绝了夫妻生活。
他们学校现状是开始自主择业。国家和省上的师范学院,大量涌现毕业生、研究生回到汉山,如今的汉山师范学院显得门挺冷落,生源极少的困境。师范学院虽然国家拨款,学费全免,但对汉山师范学院来说,生源依然很少,出现中专没有生源的尴尬局面。
张诗延安的同学,先前南下海洋大学,任养殖学院院长。这个学院这是沿海发达地区最为拥挤和吃香的学院,虽然学费高昂,大家依然蜂拥而至,教师队伍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实行两条路招生政策,一部分为国家计划招生,另外一部分是收费招生,也就是计划外招生。而计划外招生的这一部分要收取学费,可以自主聘任老师,从外地引进人才。张诗延安同学便想到了张诗。
张诗得知这个消息,既可以到沿海发达地区工作,还可以得到高薪,又能与校友在一起教学,何乐而不为?便断然辞去了汉山师范学院工作,在那里正式招聘为老师,依然享受着教授待遇。
张诗学校虽然是一个地方学院,调动手续需要经过省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引进人才,阻止人才的流失,手续难办。老段想办法办理,大家都笑话领导拱手把老婆送到别人身边。老段不这样认为,工作要喜欢才能发挥效益。
教授在沿海地区招聘人才最为吃香。张诗断然离开汉山市。
乜振兴在下海大潮中,明白自己下海是不可能的事情。机关上开始把院墙推去,在院墙位置修了几十间门面,打字复印,办公用品,耗材电脑以及方方面面为机关服务的门店应运而生。
下海和改革的大潮,把每一个人心冲的痒痒的。乜振兴想:自己已经50多岁,下海已经不可能的了,而且现在还身兼要职。
乜振兴眼看着自己同学朋友来探望他的时候,都是开着私人轿车桑塔拉,而他现在是公车桑塔纳。私人购车在当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在南方,许许多多人开始私人购买汽车。在汉山市私人才开始购买摩托车,还不是太多,街上三三两两才出现有摩托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早的摩托车,大家称为红公鸡,那是简易的摩托车,一辆车虽然只有七八百元,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说,拥有这样的车辆还是很风光荣耀。
就在这时,乜四仁宣布自己要下海了。东舒雅笑的喷饭:“你要下海,我举双手同意。爸爸和妈肯定也会同意。问题是我们汉山只有汉江没有海,你下汉江那不叫下海,那叫下河洗澡。”
乜四仁说:“你还别说,我还真是下河洗澡:单位准备联合开发汉山的旅游项目,我们电站由于人员多,收入少,决定成立旅游公司,去旅游公司的人,继续在电站发放工资,编制依然在电站。三年以后,可以继续留在旅游公司,工资关系转到公司,也可以回电站工作。相当于自己白拿三年的工资,利用三年的时间在旅游公司学习经商和创业。”
东舒雅想想,这倒是个好机会,进退有余,三年后既可以到旅游公司继续工作,拿高额收入和补助,退旅游公司收入不稳定时,继续回到电站来上班,电站虽然收入不高,总归是恒定的收入,电力产业人们生活只会增加电力,不会消失不用电力。支持乜四仁到旅游公司去创业。
乜四仁说:“因为我对汉山旅游资源比较熟悉。旅游开发是现在热门行业。汉山市的旅游开发,是王珂在那里投资的,王珂指名道姓让我去。”
岳父一听乜四仁去王珂公司去打工,断然拒绝,告诉乜四仁:“你敢和王珂搅在一起。你就不要认我这个岳父,不要叫我爸爸。”
东舒雅感觉奇怪,乜四仁本分实在,难得一次思想活跃。他到私营企业打工怎么了?下海去的人不都是在私企打工吗?私营企业难道不值得受到社会尊重?
岳父说:“他到哪一个私营企业去都可以,就是不能到王珂的公司去,王珂把他会带坏的。王珂带坏了乜振兴,还把他大哥的孩子带入了泥潭,现在消失不见,以此洗清自己的罪孽和过失。现在王珂又和乜四仁打的火热,即使你学不坏,他也会把你教坏,那样的人不可靠。他去开发旅游,必定是唯利是图。”
东舒雅说:“乜振兴怎么了?乜振兴是我们汉山市副市长,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汉山市的市长。他不但把体育场开发成了富丽堂皇的商业步行街,还提出要对汉江进行治理,要把汉江开发成为汉山市的后花园。甚至提出要建设汉江新区。”
乜四仁岳父说:“你们看到的只是表象,他的本质是唯利是图,是一只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