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嘿,老A6也是A6哈...

“最起码,我们都一致认为,苏总您很接地气。”

《人民企业家》这次的核心素材,就是以接地气为主,要把苏白拍成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企业家。

从现在来看,没有保镖、助理,开老A6的苏白,就相当接地气。

不,对于节目组来说,已经算是远超预期了。

听到接地气三个字,苏白晒然一笑。

“接地气?如果你们想拍点其他的,我还真不太好配合,但如果你们想拍接地气的话...”

说着话的苏白露出整齐的大白牙。

“那你们算是来对了。”

...

苏白的老家,在距离蓉城两百公里外的宜城,号称是万里长江第一城。

多年以来,宜城一直和隔壁兄弟城市卢州竞争酒城的名号,直到12年,龙国名城学会通过全体审议,一致赞成卢州市冠名为龙国酒城。

就此,这场多年的酒城之争,才算画上句号。

不过痛失酒城名号的宜城,这些年来也痛定思痛,闷头搞发展,还别说,这几年来还真被宜城搞出些大名堂。

现任宜城的领导,苏白也认识,是原蓉城分管招商的领导,在宜城上任后,一手招商引资的本事耍得贼六。

在上任后的第二个月,就跑来找苏白,说苏白是宜城出去的企业家,宜城也算苏白的娘家,这娘家的女儿即便是嫁到蓉城了,也是娘家的心头肉,哪有闺女不疼娘家的道理。

整整软磨硬泡了苏白一个多周,天天跑到苏白办公室喝茶看报纸,给苏白磨得实在没办法了,索性就把大米科技的一个配套基地工厂设置在宜城。

为这事儿,徐少常和这位宜城大管家,差点没在苏白办公室干一仗。

原本苏白单纯地就是想支援一下老家建设,毕竟宜城要啥没啥,投资建厂的成本比蓉城要高不少。

可万万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不到,这位宜城领导就让这座千年古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利用大米科技的名头,提出了科创城的城市战略,大量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而且还搞了一个大学城,引进了多达十八所大学在宜城设置分校,在校大学生人数一举突破了十万人。

连带着宜城的GDP也连年走高,从十年前的全国近两百名,已经飞跃到了现在的全国第八十二名。

已经从四线小城,晋升成了三线城市。

在宜城郊外的高速路上,苏白一边开着车,一边向小吴和李成远介绍着自己的家乡。

只不过别人介绍家乡的时候,都会说哪儿哪儿好玩,哪里有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