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是苏轼的《蝶恋花·春景》。
书法装裱了,字写的很好。
看纸张,已经泛黄,有些年头。
摊主把书法拿出来,直接递给了他。
常顺靠近看了一眼落款人名——宏明,没听说过。
“这书法多少钱?”
看过之后,李老板又问价道。
“想要的话,给100块钱吧!”
摊主随口说道。
“又不是名家,30能卖吗?”
“诚心想要,你给50,这是老书法,你看纸张,说不定能到民国时期,低了50不卖。”
地摊老板也知道不是名家,所以起初喊价并不高。
他看得出来,李老板是内行人,也是同行。
“行!那就50。”
两人谈好了价格,很快完成了交易。
可能常顺过来的时候,李老板也刚到这处摊位不久,接下来,他又买了几样纸类物品。
其中有一本民国时期的旧书,两本塑皮红宝书,一张五十年代的毕业证书。
旧书是一本历书,上面写的是民国二十年。
两本塑皮红宝书,一本“最高指示”、一本伟人诗词。
毕业证书也是奖状的样式,顶部中心位置有伟人图像,年份五十年代。
常顺在他的地摊上看了一遍,并没有购买物品。
他自己不搞收藏,花高价买这些,不如从废品收购站购买或者从拆迁区那些回收废旧的人手里购买。
两人转的方向不一样,选购的东西也不同。
跟李老板分开不久,往前又走了几处摊位,他看见之前认识的售卖奇石的杨老板今天也过来了。
他的摊位前,也有不少人在挑选石头。
这个年代,不仅仅只是古玩的行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就连奇石也是一样,包括其它各行各业。
经济形势好,所有行业都好,这也是大环境。
常顺走过去跟他打了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