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宽城子=长春

宽城子,即后来的长春市。

可以说长春与宽城子属于二位一体的关系,前者名称来自女真语“茶阿冲”,后者名称来自于当时长春堡的城墙形状。

在长春堡修建城墙的时候是一个长方形,南北3.5里,东西7里,这与传统的南北长、东西宽正好相反,真是贼拉宽的城,于是称作“宽城”。

再加上关东这嘎达说话习惯性带一个“子”,比如铁子、刚子、彪子、元子——于是就有了“宽城子”。

但是宽城子真正开始快速发展,还是以清末修建中东铁路为时间节点。

1896年沙俄取得了关东的铁路修筑运营权,随后耗时七年修建了呈“丁”字形的中东铁路:“一横”是东西走向,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一竖勾”则是南北走向,从哈尔滨到旅顺。

而吉省的中心站点就设在了宽城子西北的二道沟,并命名为宽城子火车站。

此外,沙俄通过巧取豪夺,获得了宽城子火车站周边5.7平方公里的附属地,并进行大量移民,修建了东正教会、铁路俱乐部等,成为呈现俄式风格的“特区”。

于是城市中心也开始从原来的长春堡城,转移到了以宽城子火车站为中心的附属地。

这就是“宽城子搬家”。

后来在1905年日俄战争当中,沙俄战败,中东铁路从宽城子往南到大连的铁路运营权被日本人获取,成立满铁会社,而这5.7平方公里的附属地也就变成了满铁附属地。

此外,日本人还胁迫满清政府再次让出4.5平方公里作为附属地。

由此形成了总计10平方公里的日本特属商埠,与租界大同小异。

但是宽城子满铁附属地并不代表整个长春,因为自民国二年开始就已经在此设立了长春县,吉长道镇守使公署、吉长道尹衙门也都设在这里,城区半包围了满铁附属地,都是十分繁华兴盛。

得益于闯关东热潮,此时宽城子总人口已经接近二百万人,而城区加上满铁附属地的人口也超过了四十万人。

只不过人们还是习惯性的将整个长春统称为宽城子。

此时的宽城子人烟稠密,商贸发达,在宽阔的街道两边,各种俄式风格、日式风格以及西洋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

韩老实轻手利脚的信步穿过日本桥,看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由放下心来:就这等城市规模,想要找到并且盯紧一个人,那简直就是无异于大海捞针。

除非怀德韩家与日本人掌握了人脸大数据识别的黑科技……

韩老实的兔青儿马已经在二道沟以北的一家车行托管寄存起来,因为骑马进城一个是目标大,另一个也不太方便。

托管寄存,有事的话可以随时去车行取到马,一路往北就能挠杠子甩开追兵。

吃一堑长一智,现在韩老实也没那么二百五了。

果然,日本桥斜对面就是二迷糊口中的丽春苑,也不知道里面的头牌王美伦到底长啥样,不过肯定没有韩竹君好看——嗐,咋还想起来这女人来了呢!

韩老实为自己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