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末日天启

这个世道,既然“兵”都可以想着去抢一票,那么“匪”不管干出什么事,也就都不足为奇了。一样米,养出的是百样人,关东天上挂着的这轮明月,既然能照耍清钱的绺子,就肯定也能照耍混钱的局子。

话说在前清时候关里来了一伙闯关东人,在一个懂医术的人带领之下,在此地落脚,因为懂医术的人姓白,于是就叫白家屯。

当时这里的荒地已经被先来的出钱买了下来,于是先来的就变成了“揽头”,转手把荒地卖给后来的。

后来的如果没钱,也可以先给揽头扛活,是为“组人”。

白家屯的人就是先给揽头扛活,给黄大善人开荒种地。

闯关东到这的人大部分都是身无长物,牲口、农具、种子,甚至口粮,全都没有,这些都需要黄大善人提供,而代价则是立下字据,约定头三年打粮需交七成租子,以后逐次递减,十年之后地就可以归自己。

在素有威望的白屯长带领之下,白家屯的人都非常团结,开始时各家各户打下的钱粮,除了留下一部分吃用的之外,其他全统一交出去,用来修建屯围子。

因为如果没有围子就会被胡子欺负,遇到过马队的时候,家里腌的咸菜疙瘩都别想留下。

终于,在十年后修起来夯土围墙,有南北大门和四角炮台,将屯子整个圈进来,还买了五杆快枪,再加上老洋炮以及梭镖等,成立了一支护院防匪的大排队。

这样,白家屯也就变成了白家围子。

后来经过多次扩建,白家围子已经有了二百多户人家,大排队的规模也有所扩大。

这就是当年闯关东开荒的典型写照,勤劳、坚韧、团结、节俭、奋发……从中能够看出华夏人所有的常见优点。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白家围子的各家各户可以一直安居乐业下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就可以换来衣食富足。

然而,意外与明天,从来都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就在大掌柜占人和用一根枪通条在李大城子屯主持公道的时候,距离韩老实下榻的桑台镇大约三十里远的白家围子,已经是猪牛进圈,鸡鸭进窝。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蜡烛与煤油灯一般人家舍不得经常点,家家户户都早早熄灯上炕睡觉了。

大排队的排头照例巡查了一遍屯围子的围墙和炮台,然后就着急回家抱着新娶回来没多长时间的土俏肥白小媳妇,畅享热炕头的美好生活去了——正是这个稍显偷懒的举动,让白家围子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