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愿意,想办法让通市钢厂愿意不就行了嘛;
魏忠信刚刚听到李向东说"想办法让他愿意"时,心里都忍不住吐槽:
“牛不吃草强按头,通市的人傻啊,你说他就听”
结果听到最后,他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是有点损;
无语的微微叹了一口气:
“行吧,也只有这个办法了,研发笔尖用特种钢材的事情,交给你和老耿了”
不过,你们的时间也不多;
京市这边,生产任务重,就算有通市钢厂顶在前边,可也保不准很快就需要咱们了;
京市钢厂那边速度也很快,自从组织上决定了由他们生产几个品种的钢材,用于偿还贷款,领导层也很快就拿出来了一个可行方案;
首先定下来的,就是备品备件生产基地,他们需要提前生产加工1000吨的备品备件,300人左右;
至于户口、住宿还有家属问题,方案上暂时没有提;
不过有一个坏消息,京市第一时间,想到了江市第一钢厂;
江市第一钢厂,要把人员、设备都立马调往京市;
为了这个事,厂里吵翻天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都不想去,虽说去了京市,那就有可能留在那,可那是有可能;
家属去不了,自己又前途不明,他们端着铁饭碗,厂里效益又好,不愿意去冒险;
这时候,就得轮到魏忠信出手了;
首先,给京市钢材反馈了几条意见:
1.机加设备不能调往京市,江市钢厂剩余的员工还要生产,要干活吃饭;
2.调过去的人员费用要由京市承担,包括工资还有补助;
3.京市钢厂要协同解决家属的工作以及户口问题;
给京市钢厂提完意见,魏忠信又把这些消息都在不经意间透露给了通市钢厂的厂长张庆宇;
通市钢厂的工人们,最近也都流传着一个传言:江市第一钢厂的部分人员,要被调往京市钢厂了,那可是首都的钢厂,去了就是天堂,还能惠及后代子孙,以后大家可就都是京市人了;
“京漂”那不是现代才有的时尚,华国人对京都的向往,从先秦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