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孟郊四十二了,在大唐这个十五六岁能当爹的年代,这个年纪都能当爷了。

可他此时是既没有成家,也没有立业,更没有功名。

“东野兄,你才学在我之上,这次我不过是侥幸而已,明年,明年一定能上榜的。”

韩愈醉醺醺的安慰了孟郊一句。

“不考了,还是回家奉养母亲罢了。”

孟郊摆了摆手,又灌了一口酒道。

“东野兄,以你的才识,不能放弃啊!”

韩愈再次劝说道。

“若论才学,谨恭其实也不差,我觉得谨恭的生活,才是生活。

逍遥自在才应是大丈夫所求。

我们这种追名逐利的生活,不像生活。”

孟郊看向陆远道。

“天地间的大丈夫,不是说某一种人,或某一种生活。

有人位朝廷之上,施政一方,名声显扬于当世,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天子,成就盛世,就如昔日房杜一般。

还有人虽不参与政事,但领军于外,能胜敌千里之外,能破敌于谈笑之间,稳定天下,就如昔日卫霍一般。

难道这些人,还不能称为大丈夫吗?

你们以为我真不想过那种日子,那种大权在握,美人在侧的日子,谁不想过?

只不过这辈子没那命而已。

我只能隐于山林或世间,当一个游手好闲之人,谈不上什么大丈夫,最多算是大逍遥。

你们不一样,你们能争啊!你们有那么多学识,你们可以改变大唐,怎么能放弃呢?

退之,你说对不对?”

见孟郊真的有放弃的意思,陆远连忙劝说道。

孟郊要是放弃了科举,那可就不是少很多诗句的事了。

难道真是因为自己带他出去玩了几次,让孟郊把进取心玩散了?

不至于吧,四个月下来,也就去玩了五六次而已。

“没错,谨恭兄说的对,东野兄,你不可轻言放弃。”

韩愈迷迷糊糊的应了一句。

“我今年四十有二了,便是登科,也不一定就能通过诠选,不一定能为官。

或许等我上任都六十了,不考了。”

“这点年纪算什么?百里奚七十岁才遇到秦穆公,姜子牙八十岁遇到周文王。

你才四十二而已,正是读书的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