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认错,不可能的。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适应了全新工作环境的姚春霞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并且和罗家人也很快的熟络了起来。时不时的讲个笑话,把罗老汉逗的哈哈大笑。

公事方面,这几天进展的非常顺利。

首先,肃城市政府对外发布了边塞文化产业园一期项目工程招标的信息,时间就定在下个月的月末。这就代表了,项目一切都恢复正常了。至于之前在于忠民的压力下,不得不颁布的那份,因为环评不合格,导致项目暂停的通知,也就等于是被废止了。

其实,一条政府发布的政令,就这么被废止了,是非常不符合规矩的。因为当初说的是环评不合格。如今把这条政令废止了,那在正常的逻辑下,只有两种可能。

其一,是项目经过了整改,达到了环评的标准,因此准许开工,并顺带把前一条政令废止。可这样做,起码也要有具体的整改方案,以及整改后的环评数据作为支撑。

但问题是,当初说环评不合格的时候,就没有任何数据支持。那现在即便有了环评数据,也没有任何对比啊。既然没有对比,那怎么就能证明,现在的环评达标了,而过去的环评不达标呢?

其二,那就是直接证明上一份政令是错误的。只不过,上一条政令虽然是在于忠民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但政令发布的主体单位却是肃城市政府。想让政府机关承认自己犯了错误,这不就等于是任伟自己抽自己的耳光吗。实际上,政府机关不认错,在华夏社会中已经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了。

因为各级官员都认为,政府犯错会引发信任危机,或者说的更重一点,相关的领导干部会被追责。所以,除非是证据确凿,并且引发了巨大的舆情,否则想要政府机关主动认错,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现在这种处理方式,才是华夏政府机关的常规操作。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揪着错误不放是没有意义的,那就直接翻篇吧。只要用新的政令覆盖旧的政令,这件事情也就白不提黑不提的过去了。

对于过去错误政令造成的影响,很多时候也只能将错就错了。毕竟,相较于政府的脸面,个人的得失很多时候都是不值一提的 。

这种处理方式,对许文生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只不过,如果遇到这种事情的不是许文生,而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或者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还有没有机会坚持到新的政令出台,就犹未可知了。

其次,就是星繁地产已经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边塞文化产业园一期项目工程的全部测绘勘探工作。如今已经回到了长宁,开始做投标的准备工作了。当然,星繁地产的投标工作不单单是制作标书这么简单,找到合适的公司进行陪标,也是他们必须做的。毕竟,这是许文生和任伟要求邵长旭做的。

私人方面,许文生这两天可累坏了。罗珊珊趁着去沪市上学前的这几天时间,对他发起了总攻。这几个夜晚,那真是炮火连天,震耳欲聋,连许文生这么精壮的人,到最后一天的时候,都感觉有些扛不住了。

到了出发的那天,许文生跟罗珊珊和罗羽一起到了长宁,然后一直把姐弟两人送进了机场安检口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