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样要天下人怎么活?
好在赵子期直盯着匈奴的方向只盯了一会,就恢复了正常。
摸摸西西的脑袋,道:“好志向,阿兄等着那一天。”
这可着实让蔺俞松了一口气。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在正式认祖归宗典仪的前两天,倒是有一位意外之喜跟随公孙轩一起来了府邸。
叔孙通。
叔孙通师从孔鲋,其最重要的思想是“与时变化”,甚至说过“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前世在大靖的儒法融合方面出了不少力。
赵子期在打量叔孙通,叔孙通同样也在暗自观察这位小公子。
儒家认同嫡长子继承制,支持长公子扶苏,但儒家同样有不同理念之人。
小公子晏,乃是荀子的徒孙,与公子扶苏不同,法理上是真正有继承权的那种。
(PS:主角,嬴姓、赵氏、名晏、字子期。普通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皇族无氏,所以统一称姓。)
荀子那一脉儒生难免会偏向公子晏。
叔孙通拱手见礼:“公子有礼,下官得宗正所托,在典仪开始前帮最后再温习一遍流程。”
毕竟这是公子晏和公主矜的大日子,还是避免在这些小事上出错的好。
赵子期点头:“劳烦先生。”
“公子,您只要……”
叔孙通滔滔不绝,早就坐到一边的周廉暗自点头,不愧是十几个博士完善出来的,果真面面俱到。
当然,周廉也没待太久,不一会儿就招呼着晚膳去了。
这时候,两个人才算真正的面对面交流。
赵子期斟一杯茶递过去:“先生,有话不如直说。”
叔孙通双手接过:“某粗鄙,然仍欲效仿毛君,为您效劳。”
毛君,毛遂。
毛遂自荐,家喻户晓。
意思就是叔孙通愿意像毛遂忠诚赵王那样为赵子期效力。
原本这样的比喻在秦国说出来并不恰当,毕竟当年就是秦包围了赵国才逼出了“毛遂自荐”这一桩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