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家乡村民观念的变化

全村首富,当然是郝强一家;

次富,郝强的堂哥郝健家,资产约一千二百万元。

第三名,原来村里做生意的,资产约三百万元,也是首批拿到未来电动摩托车授权店的村民。

第十名,资产约二百三十万元,首批拿到未来电动摩托车授权店,比较懂得做生意。

全村末尾,就是没有开未来电动摩托车授权店的村民,只种植蔬菜,净资产约二三十万元。

这类村民,全村有十几户。

若不然,只要家里有开未来电动摩托车授权店,生意再差,两三年下来,也能赚七八十万元。

若再算上家里蔬菜大棚收入,家庭资产肯定超过一百万元。

所以,村里各家的资产,集中在一百万元到二百万元之间。

在村里建造一栋小别墅,也就花几十万元而已,装修好点的,总造价一百万元出头。

在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的情况下,花龙村全村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大部分家庭已经实现了中产。

这个小康和中产水平,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话说回来,

仅靠村里的租金收入已不足以支撑村庄的持续发展,因此村委会决定进行新的投资。

村民们也意识到,电动摩托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估计再过几年,这个行业就难以维持可观的利润了。

再加上物价不断上涨,钱越来越贬值。

因此,他们开始考虑其他投资机会,开始另外出路。

如果是三年前,大部分村民还是老农观念,根本没有生意头脑。

也就是这三年,家家户户做生意,观念和心态也变了。

每年过年,他们也咨询郝强的意见。

郝强也跟他们说过:“除非生意能垄断,要不然,一种生意能有几年暴利,已经非常不错了。

未来生意会往电子商务、大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建议大家抱团,未来才有希望,单打独斗成不了戏。”

村民们认真听取郝强的意见,按照他的建议去做。

毕竟跟着郝强走,才有发财机会。

郝强这话,也传到其他乡村,但外村的村民很难理解并形成执行力。

抱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得有一个能让大家信任的团队灵魂。

近日,在外经商的村民纷纷返乡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