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建议2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

下笔为文,若宿构着。

成吉思汗十年,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

据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占领北京后,在愿意支持蒙古统治的俘虏中,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

被任命为辅臣,成吉思汗十四年,随成吉思汗西征。

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

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

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

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

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窝阔台汗三年任中书令。

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

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

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

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

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

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三十年,多有襄助之功。

皇后脱列哥那称制时,因屡弹劾皇后宠信之奥都剌合蛮,渐被排挤。乃马真后三年五月十四日,耶律楚材悲愤而死,享年五十五岁。

“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消息传出,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

汉族的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着的契丹族政治家。

耶律楚材死后,乃马真后遵照其遗愿,将他的遗体运回燕京故里。

安葬在耶律楚材生前非常眷恋的玉泉山下的瓮山泊之滨与先于他去世的夫人合葬。

并为其建庙立像,仪式极为隆重。

至顺元年,元文宗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在华夏二千多年帝制王朝中,能够成为历史名臣并留芳百世的文臣并不多。

而耶律楚才是其中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虽然十大名臣榜没能上榜,但绝对能排进前二十位。

历史有时真会捉弄人,有些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