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行还想客套一下,但是,李文贵却知道,高拱没时间客套,就直接向前一步,神色愤慨,语气沉重地说道:“高大人,我们刚得知一则令人痛心疾首的消息。黄河修桥工地发生了一起官商勾结、欺下瞒上的伤人命案。”
“工地负责人与当地官员狼狈为奸,隐瞒事故真相,视百姓生命如草芥。如此恶行,实在是天理难容。我们恳请朝廷出手,协助彻查这些官员的贪腐行径,还百姓一个公道。”
高拱听闻这事,稍微有些意外,随后便是脸色瞬间阴沉如墨。
忽然,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笔墨纸砚都跟着震动起来。怒目圆睁,大声喝道:“这帮贪官污吏,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简直是败坏朝廷风气,置百姓生死于不顾!此事,朝廷定会彻查!”
陈景行一见,顿时吓了一跳,没想到高拱反应竟然这么大!
李文贵却是习惯了,高拱这臭脾气,就没好过,他接着说道:“高大人,此次事件性质恶劣,若不及时严肃处理,恐会引发民愤,动摇朝廷根基。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不容这些蛀虫肆意践踏。”
高拱没看陈景行,就只是看着李文贵说道:“有证据么,有证据拿来,老夫让人去办;没证据的话,老夫派人去查!”
李文贵手中就有徐谓给的证据,当即给了交给了高拱,同时说道:“这是《大明月报》总编徐谓给过来的,我还没有核实。”
高拱听到这话,有点意外这消息的来源,当即拿过看了下,然后就皱了下眉头。
随后,他把这份资料丢桌子上,抬头看向李文贵说道:“这《大明月报》是不是移交给朝廷更好一些?”
李文贵听到他忽然起了一个新话题,不由得愣了下,随后便反应过来,高拱是知道报纸在舆论阵地上的作用了。
事实上,明末的时候,就有早期的报纸,也就是手抄邸报。有商人看到机会,就用活字印刷术印原始报纸卖。当时就有官员马上提出反对商业化邸报,就说商人追逐利润,啥消息都会印的。
此时,李文贵在回过神来之后,便看向看着他的高拱,当即回答道:“这事,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