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了魏征,李二的心情突然就不好了。
长孙皇后从长安派人送来的密信在昨日已经到了。
跟着一起到的还有褚遂良写给自己的陈情书。
褚遂良有些扛不住了,已经躲到书院了。
平心而论,褚遂良做的一点都没错。
他是史官,做的就是秉笔直书,非他亲眼所见之事他自然要问皇帝。
平心而论,魏征做的是有些过分。
将自己每一次的进谏经过以及进谏的内容往复都记载了下来拿给禇遂良看。
并要求写进史书里。
魏征是高官,是大唐律法的制定人之一。
他应该是懂大唐律法的。
按照律法,大臣写给皇帝的奏章和谏言属于“禁中语”,在未经皇帝的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亲人都不行。
但是魏征做了,而且还是知法犯法。
站在皇帝的角度,如果你魏征只是为了国家,那么你提出正确的建议,我这皇帝就进行改正,而我只要结果。
李二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你现在想要把这整个过程都要放进史书里。
是想表达你魏征聪明还是想表达自己这个皇帝太笨呢!
李二根本就想不到自己一直信任的人会这么对待自己。
极度的信任,再到极度的怀疑,这极大的落差才让人失去理智。
李二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想当初魏征在李建成帐下做幕僚,曾多次劝说太子先发制人,杀掉自己。
这样的事情,李二都忍了。
依旧给魏征十足的信任。
但君臣却在一夜之间走到了尽头。
李二看着眼前的书信,他已经看了一遍,实在不想看第二遍。
甚至想起这件事就觉得心情烦躁。
山东的那些人已经拿着这件事开始做法。
他们联同魏家向褚家施压,其实就是向自己这个皇帝施压。
道理很简单,但涉及朝堂之上就不简单。
魏征是太子太师,当初李二让魏征教导李承乾,成为太子太师其实就是一种妥协。
向山东世家的妥协。
现在魏征之事的爆发,其实就是先前之事的爆发。
事情是那么的巧,自己在长安的时候风平浪静。
刚好在自己征伐辽东这个要命的关头,事情来了。
这群人的心思李二明白。
无非就是激将法而已。
李二已经预见,自己若是没有彻底的打下高句丽。
那他们一定会说这是一场劳民伤财无功而返的远征。
说自己这个皇帝昏庸无道,劳民伤财。
若是自己上头了,想证明自己,不顾将士们的性命,一意孤行地死战不退。
那说不定这个辽东就是自己这个皇帝的埋骨之地。
不是打不过高句丽,而是败给了辽东的天气。
世家之所以是世家,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绝大部分的话语权。
他们一定会在他们的着作里,来大说特说自己的辽东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