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来到武陵治所,也就是临沅城后。
一连数天,在驿站见了不少的荆南“名流”。
但对于他求见士颂的请求也好,或者朝廷使者对于士颂的传召也好,楚侯府根本没有任何回应。
慢慢的,华歆也明白了士颂的意思。那就是我不见你,你有什么话,就给我手下的人说就是。
当然,华歆自然也没有闲着。
他一面和来见自己的荆南群臣虚伪应付,一面派出人手,暗中进入武陵书院,夜市街道,去散布谣言和传递消息。
真真假假的消息,很快就被传递到市井之中,迷惑荆南群臣的判断。
“听说了吗?说是曹操又派出使者,去见了刘备手下的关羽,还发出宣告,对于关羽,只许活捉,不可伤其性命,承诺关羽若是愿意归顺,依旧封汉寿亭侯。”
“还不止呢,听说也给江东那边发布了公文,说是谁能劝说孙权罢兵归顺,便封谁为关内侯,其家族,可直接选派优秀子弟,在朝廷中枢任职。”
“你们那些都是旧消息了。听说东吴这边,文武群臣之中,已经有不少人给曹操上了降表,约定好了如何接应,如何临阵举旗,以配合曹军南下。”
“怎么,怎么忽然就这样了。和曹军第一次水战交锋,听说不是东吴那边赢了吗?怎么曹军被击退之后,练兵数月,局面就反转成了这样?”
“还反转?百万大军南下,东吴不过占据扬州一隅之地,其中江南面的豫章,江北的庐江二郡,还是前些年,才从我们这边背盟获取,人心不服。怎么可能有实力,去抵抗朝廷大军。”
“那东吴,刘备被灭。我们岂不是要独自面对曹操,岂不闻唇亡齿寒之理!”
“哼哼,唇亡齿寒?”
说到这里,这人压低了声音,左右看了看,而后捂着嘴小声说道:“当年主公五十万精锐大军北伐,曹操麾下主力,刚刚经历官渡之战,仓促从河北拉到兖州御敌,部队不过十多万人马,最多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万。”
“可结果呢,主公五十万大军精华尽墨,之后弃宛城,败襄阳,奔江陵,中箭过江。曹夫人,诸葛夫人,还有主公长子,全都死在了那场战争里,主公差点自刎长江,惶惶如丧家之犬。”
“如今攻守易势。人家曹操有雄兵一百二十余万,我们主公这几年,也是发愤图强,平南中之乱,拓南疆之土,更是用楚侯票之计,覆灭扶南国,占据南洋。不都是为了聚敛物资,恢复实力。如今只怕也筹起来三十万人马,但对面,可是曹操啊。”
最后一句话说完,周围的人,都沉默了。
是啊,这曹操太厉害,仿佛已经成为了压在所有人心头的一座大山,仿佛曹操这个名字,就代表着胜利。
这曹操起兵之时,只在兖州苦苦挣扎,这么些年下来,南征北战,平定扫灭各路诸侯,统一中原。
不论怎么看,都是天下第一强人,军事大家,一统天下的真命之子。
这些流言,很快就在临沅城内散布开来。
开始,还有人担心自己说错话而被楚侯府的人给缉拿。
但是几次之后,发现根本没有人来管自己,甚至不少楚侯府的官员,也会凑到一起,做出类似的分析。
仿佛对于士颂而言,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低头。
对于他们这些为士颂效力的文武官员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劝士颂低头。
当然了,士颂个性执拗倔强,只怕不会投降。
但是士颂不投降,不代表他们必须不投降啊!
传言里面不是说的很清楚吗?东吴那边,孙权没有投降,但是孙权手下,已经有不少人暗中投效了曹操。
我们可以和那些人一样啊,偷偷暗中和曹军联系即可。
只是,这样的流言,士颂怎么可能不知道。
而士颂放任流言的目的,无非便是为了让子弹多飞一会儿,让那些有心之人,都跳出来,方便自己一网打尽而已。
看似执法部队没有什么动作,但是暗组的人,早就暗中把有二心的人,全部登记在册。
而且这一次,士颂做得更绝。
这些人的的家属,上至行将就木的老者,下至刚刚出生的婴儿,士颂是一个都不少,全部派人暗中监视了起来。
只要动手,这些人的家人,那是一个都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