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岑思卿的目光锁定在了荣妃去世那一年——永康十二年的记录上,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不安。随着手指轻轻摩挲过泛黄的纸张,他意外地发现,关于荣妃的死因,都察院竟留有详尽的调查案卷,这不禁让他眉头紧锁,疑惑丛生。
“若宫中皆以为母亲真如外界所言,自行了断了,又何以会惊动都察院来调查?”岑思卿心中暗自揣度,一股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带着这份疑虑,他继续深入探究,终于,在层层叠叠的卷宗中,找到了那份至关重要的文件。
卷宗之上,字字千钧,明确记载着荣妃之逝,乃因颈部遭受重创,致断裂窒息而亡。尤为骇人的是,颈部竟遗有两道截然不同的痕迹——一道为环首状,另一道则是吊颈所致。这两道痕迹,如同无声的证言,揭示了荣妃之死背后隐藏的复杂。
而这份卷宗的末尾,不仅有都察院的结案大印,而更为触目惊心的,莫过于皇帝亲笔审阅后留下的朱批,鲜红如血。
岑思卿凝视着那几抹鲜红,心如明镜。他深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皇帝自始至终都知晓,荣妃乃是遭人毒手,而宫中所传的自尽而亡。
岑思卿的目光在那几抹刺眼的朱批上停留了许久,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心中涌动的情感复杂难言,震惊、愤怒、悲伤交织在一起,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原来,他一直都知道...”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被他硬生生地忍了回去。岑思卿不明白,皇帝为何知晓真相,却选择了沉默与隐瞒。
他闭目沉思,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却于事无补。 这一刻,岑思卿知道,即便母亲荣妃已然复位,但自己依旧不能任由母亲死亡的真相深埋于深宫之中。
* * *
自真相揭晓的那一刻起,时间仿佛失去了往日的节奏,变得既缓慢又无情。这一日,对岑思卿而言,亦变得异常冗长且煎熬。
终于,夕阳如血,洒满天际之时,岑思卿带着一颗沉重如铅的心,来到了荣和宫的宫门前。
宫门被缓缓推开,伴随着一阵沉闷的声响,岑思卿踏入了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他的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记忆的利刃上,疼痛而清晰。
荣和宫内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每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往昔的温存,充满了释然与宁静,却又被一层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悲伤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让岑思卿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他立于院中,不敢再轻易向前迈出一步,生怕触动更多深埋的痛楚。
他缓缓阖上眼帘,让微风如细语般轻拂过面颊,悄然拂去了他积压已久的哀伤与疲惫。再次睁开眼时,岑思卿的眼眸中已是一片清澈与坚定。
岑思卿举目,视线最终落在那块由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上——和鸣殿。随后,他深深凝望向荣妃曾经的居所,心中暗自起誓。
此恨,他无需释怀。此仇,他却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