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仍然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甚至可以说,如果明军真把那十万左右的军队都集中起来使用,说不定还能让努尔哈赤少花上不少时间,就一次性搞定了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下后来所谓的“宁锦大捷”就可以知道。在宁锦之战时“明关内外共十二万兵马,加上援兵三万余,已超过十五万,尚有数省兵员待命,随时调往前线。关外兵八万,加上满桂的援兵万余人,达到九万人左右,这在兵力上已超过后金。”
也就是说,宁锦之战的明军数量,远远超过了萨尔浒之战时的明军。可是袁崇焕在这种背景下,也还是不敢率军出城和后金军队面对面的打上一仗。
因为袁崇焕很清楚的知道,一旦他这样做的话,那随时都有可能导致全军覆灭的。既然如此,明军在萨尔浒之战时,被努尔哈赤率军打得全军覆灭了,真就是杨镐指挥造成的吗?
萨尔浒之战时,杨镐虽然是大军统帅,但朝廷方面为他准备的军队、后勤,却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而且朝廷给他的选择也几乎是没有的。杨镐除了率领这十万左右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抓紧进攻努尔哈赤外,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了。
杨镐当然也知道出城打仗凶多吉少,躲在城里玩所谓的“城墙大炮”战术,相对安全保险一些,问题是,远在后方朝廷的那些事实上的总指挥,就是一个劲的催他出战,杨镐又有什么办法呢?
在袁崇焕时代,明军已经让努尔哈赤打得一败再败。所以袁崇焕非常清楚的知道,出城打仗凶多吉少,躲在城里相对安全(并美其名曰城墙大炮战术)。当时的朝廷在经历了数次大败之后,也不敢再说袁崇焕说得不对了。
问题是,在萨尔浒之战之前,大明朝廷方面还没能形成对建奴的清醒认识,当时如果杨镐也敢宣扬这种理论,肯定会让人骂得一个狗血淋头的。人家会直接怼上一句,不就是躲在城里不出去吗?你再说得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更糟糕的是,朝廷方面给杨镐准备的粮草也十分有限,在杨镐率领十万大军远赴关外之后,如果一个劲的停在那里吃饭而不主动去打仗,这不是要把大明的国库给吃空了的节奏吗?(因为张居正同志在前期为大明国库积累下来的那点钱,在后期差不多被万历给折腾光了)
于是朝廷方面那是天天催着杨镐,杨总指挥,赶紧出去找努尔哈赤决战吧,迟上几天都不行。“朝议只恐师久饷匮,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皆不顾边防实际,每天发红旗催战。方从哲写信促杨镐急发兵,杨镐惶惧计无所出。”
率领那种七拼八凑起来的十来万军队,就去主动进攻努尔哈赤。这种战略决策,肯定不是杨镐制定出来的,但却也不是他能轻易拒绝的。
然而,这种战略决策本身,就差不多注定了这些明军要全军覆灭的结局。试想以腐烂透顶的十万军队,主动去进攻一支新兴的六万敌军,本身又有多少获胜的机会呢。
如果单靠这么一点可怜的军事力量,就可以主动进攻建奴方面的军事主力,并且还有机会获取胜利。那后来的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岂不是太失职了?因为他们当时拥有的军事资源,可都是远超过萨尔浒之战时的杨镐,但是他们又有哪一个敢主动进攻建奴军事主力呢?
因此,萨尔浒之战的失败,与杨镐的指挥自然有些关系,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在当时背景下,换谁上去,恐怕也是会得到一个差不多的结果。
到了后来的熊廷弼时期,大明朝廷方面在面对辽事已经要相对冷静一些了,于是熊廷弼也就有机会和朝廷方面进行讨价还价,总而言之我要多少兵,你就得给我多少兵;我要多少后勤保障,你就得给我多少后勤保障;否则这战我是没办法打的,谁有本事谁来,最后朝廷方面也只有表示会尽全力去解决。
到了袁崇焕之时,大明对辽事更是冷静多了。所以,袁崇焕不敢出城作战,朝廷方面也绝不会强迫他们出战,相反还会为他们新发明的伟大战术(躲在城里不出战,美其名曰城墙大炮战术)喝彩。
但是,在萨尔浒之战时,杨镐却绝不敢跟朝廷方面狮子大张嘴,开口就是要十八万军队、九万匹战马。如果杨镐敢和朝廷提这种条件,万历当时绝对会唾他一脸,说你这是在和朕开玩笑呢!杨镐也绝不敢提什么城墙大炮战术。如果杨镐敢说这种话,万历同样会对他来上一句:你是不是觉得,到了辽东,朕就管不了你了?
熊廷弼在关外率军十多万都是远远超过了杨镐。但是,熊廷弼什么时候敢和建奴打一仗呢?熊廷弼一再向朝廷申明,没有十八万军队、九万匹战马,就没法与建奴开战。最后,因为朝廷方面没有给足他相关物资,熊廷弼当时就撂挑子了。
同样,孙承宗率领十多万大军,一年领取朝廷方面五六百万两白银的军费,在宁锦修了四年的土木工程,又有什么时候率军与建奴军事主力打过一仗呢?
而当建奴率军来攻打宁锦时,当时集结在关宁的明军,绝不比萨尔浒的明军少。但是,袁崇焕还是抱着老主意不放手。总而言之,打死也不率主力出城,和敌人打仗!
再到后来,历史上的洪承畴率领十万大军,因为不敢玩城墙大炮战术(朱由检事前曾严令他必须出战)。于是,洪承畴只能硬着头皮,率军和后金军队作战。结果,不出所料,也是一战就全军覆灭了。
反过来说,大明朝廷方面给杨镐那样有限、甚至可以称得上破烂的军事资源,然后就逼着他率军去主动进攻努尔哈赤,那不相当于让杨镐率军集体自杀吗?
最后战役失败了,却认为一切都是因为杨镐的无能、愚蠢才造成的。 事实上,一再夸大杨镐个人的错误,永远是既得利益集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