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邓愈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晋封卫国公。
洪武十年,邓愈挂帅西征川藏地区,在归途中生病去世,终年四十一岁。邓愈去世后,被太祖追封为宁河王,其子邓镇袭位,改封申国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邓镇娶韩国公李善长外孙女为妻,因涉及“胡惟庸”一案,在洪武二十三年被夺去爵位并诛杀。
在其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朝廷都没有再续封邓家的爵位。直到弘治五年,邓镇侄曾孙邓炳被孝宗皇帝封为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嘉靖十一年,邓炳之子邓继坤被世宗皇帝封为定远侯,从此,邓氏一族就变为了世袭的定远侯,目前的定远侯是邓家的第八代,名字叫做邓文明。
当胡文霆听到王承恩说出邓文明这个名字的时候,胡文霆大脑中忽然闪了一下,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再仔细一想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曾经在一些史料中记载的,关于崇祯朝殉难勋贵官员的名单中看到过这个名字。
既然邓文明这个名字能够出现在史料中,想来应该不是什么普通百姓,那么史料中记载的邓文明,很有可能就是如今王承恩口中所说的定远侯邓文明了。
于是就随口问王承恩道:“王叔,您对这个定远侯邓文明了解吗?他为人怎么样?”
王承恩想也没想就回答道:“公子爷,据咱家的了解,这个定远侯为人还是挺不错的,为人做事都非常低调,对万岁爷也非常的忠心。
再说了,聆音阁也不是在他手上创办的,而是他的祖上留下来的产业,他总不能把它给扔了吧。事实上,自从前些年,如今的定远侯袭爵之后,他对聆音阁的事情都是不太过问的。
要不是万岁爷在多方面给予他关照,聆音阁怎么也到不了和其它两家相提并论的地步。”
胡文霆听完王承恩的介绍之后,心里大致也有了个数,对聆音阁负责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能够理解了。
接着,王承恩又向胡文霆介绍了一下徐家的情况,徐达作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同时也是被追封的开国“六王”之首,生前被封为魏国公,与其他大部分功臣被屠戮除爵不同,其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真正做到了世袭。
同时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由于在靖难之役中私下向成祖传递消息导致被建文帝所杀,为了表彰徐增寿的忠诚和贡献,成祖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并令其子徐景昌继嗣,并在后来随成祖一起迁移到了北平京城。
而南京那边徐辉祖的魏国公也仍然保留,以此顾念徐达的功绩。目前京城这边的定国公是徐允祯,是在年初刚刚袭的爵位。
说话间,胡文霆就随着王承恩来到了乾清宫,在和朱由检打过招呼之后,胡文霆就在朱由检的示意下,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朱由检在咳嗽了一声之后,就直接开始进入了正题,向胡文霆提起了潇湘院的事,问胡文霆能不能适当的给予照顾,象征性的向他们收个几百两银子就算了。
胡文霆淡淡的开口说道:“陛下,既然你都开了金口了,我就算不收一两银子也可以帮他们办事。
不过,我想在此提醒一下陛下,嘉定伯他身为国丈,居然能拿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来劳烦你这个一国之君,他还有没有是非观念。
他是不是把陛下你,纯粹当成是他周家的女婿了,而忘记你是堂堂的大明国君,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国事。
我就纳闷了,难到在他眼里,他一家青楼的事情,居然能重要到和整个大明的国事相提并论的地步?
陛下,要我说吧,你的皇后什么都好,就是她的这个老爹太不靠谱了,她的这个老爹不仅不能为陛下和大明提供哪怕是一分的助力,而且还会时不时拖一下陛下你和皇后的后腿。
他们这些勋贵都号称是与国同休的,他们也不想想,国家一旦不复存在了,还能有他们的好日子过吗?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捞来的海量银子,最终还不是便宜了那帮流民,到头来他们除了保住了一条命之外,什么也没能留下。”
胡文霆越说越来气,不知不觉的就把一些史料中记载的内容给说了出来。结果把朱由检说得是一脸的尴尬,而一旁的王承恩则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