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大刀阔斧的改革

向洋听到张恪清有办法,很豪爽的说道:“有办法就行,省里的补贴,可以暂时不追回。”

张恪清肯定是想让省里暂时帮忙隐瞒这件事,向洋当然不会反对,这也符合他与省里的利益。

甚至嵩山客车骗取的那些补贴,他也可以暂时不收回来,就当被嵩山客车钻了空子,只要年终前能够完成就行。

“向书记,不是补贴的事情。郑城会给嵩山客车足够的拨款,让他们可以更快的采购优秀的零配件,完成车辆生产,并且产能也提升一大截。”

“就是生产出来后,销售会有些困难,我们已经不可能再给增加多少销售成本了,甚至广告都做不起。”

“所以能否请省里帮帮忙,让其他地市采购新能源公交车的时候,优先考虑我们的嵩山客车?”

嵩山客车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抓住公交车这块市场。

曾经公交车更换的时间比较长,按照现行规定是十三年左右报废处理,但实际上公交车运营到八年以上,就要频繁的维修,更换各种零配件。

所以现在公交车的更换频率与出租车差不多,八年左右就不再用于运营,卖给其他企业作为通勤车。

南河是人口大省,公交车的需求量也更大,还有许多各地市通向县城,县城通向乡镇的短途客运车。

十年前省里曾换过一大批,那时候嵩山客车就是靠着这份订单壮大的。

现在年限也也差不多了,张恪清想着各地市肯定有更换的需求,这份订单要是能给嵩山客车,就一定能帮嵩山客车重新崛起。

向洋微微皱眉:“郑城还有宇通客车的分厂,这家企业当初是陈栋邦通知招商引资过来的,那时候他就做出过承诺,会对宇通客车和嵩山客车一视同仁,省内的客车采购都会公开招标,公平竞争。”

现在张恪清想要全省的公交车订单,那就违背了当初招商引资的承诺,会降低南河政府的信誉,对以后的招商引资可不利。

他们可还想招商引资积电公司这样的行业巨头呢,如果曝出这种情况,积电公司就算是在内地投资,也绝对不会考虑郑城,甚至不会考虑南河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