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是大明的根基。”
“今日我为人人,他日人人为我。”
“大片井制度是军户们最好的模式,只有大片井制度,才能保障军户们的利益。”
随着宣传的标语,军户们越来越了解什么叫做大片井制度。
新军的整编。
那些去过北平的军人们,为家人们留下了书信。
告诉各地的军户,什么叫大片井制度。
“北平的军户免交粮税。”
“北平的军户们家家都在起楼房。”
“北平的军户们不愁娶不到媳妇,他们的女儿各家都抢着要。”
各地的卫所,军户们都在期盼大片井制度。
一处处的农业大寨,随着开春的气候,又焕发出了光彩。
人们集中在土地上。
不是为了在原来的田亩上劳作,而是开荒更多的土地,为大片井制度打下根基。
……
“这样是不对的,如何能废弃田地呢。”
得知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计划,竟然要荒废数十万亩的土地,河南布政司的官员大惊失色。
“那些黄河泛滥区的人口,将会移去更好的地区种地,或者加入工厂改善原来的生活。”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管事,向河南布政司的官员解释。
每年在河堤的修建,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样也要耗费大量的物资。
靠河的地方,更容易开垦田亩,同样也更容易遭受水灾。
根据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计划,靠着沟渠的修建,那些容易遭受水灾的地区将会放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北平行省早就这么做了。”
“涿州放弃了大量的田地。”
“你们一边开荒扩新田,一边荒废熟田,天下哪里有如此的道理,岂不是浪费民力?”
地方官员无法理解。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管事也很无奈。
北平模式。
哪怕是中华重工内部的管事,也有不少人无法跟上脚步,更何况地方的官府呢。
有大量能主动接受变化的人,同样也有大量无法适应变化的人。
“早在前年,北平就已经在各行省推动大片井计划,无论是开荒田亩,还是荒废田亩,都是计划之内的。”
工作人员极力解释。
官员无法理解,只能向上面递交不满。
同样。
随着大片井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矛盾出现。
“我就不去。”
山东。
一名民户的主人仰着脖子,再一次的拒绝工民联合部的劝诫。
“我就要保住我家的田。”
工民联合部的管事说道:“你家就只有六七亩田,是无法富裕起来的。”
“什么富裕,田就是一切,老祖宗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民户的主人不愿意去工厂。
工民联合部的管事只能警告道:“去年你家的粮食不交去粮点,你说要留着,结果被你悄悄卖给了商人。”
“那是我自己的事。”
干事摇了摇头,郑重的说道:“那家商人已经被查办了,去年也警告了你们家一次,如果今年再犯就不只是警告,除了要没收你家的违法所得,还要抓去坐牢的。”
“老天爷哟,睁开眼睛看看吧,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家卖自己的粮食竟然要被抓去坐牢。”
家里的老妇人坐在门口的土地上,拍打着地面,吸引了村里的人们。
“岂有此理。”
“老王家还是太固执了,去工厂多好啊。”
和老妇人想象的不一样。
支持她的人有,但竟然还有劝她家的人。
“胳膊像外伸,你还是王家人么。”老妇人爬起来指着那人大骂。
“胳膊扭不过大腿啊,如何跟官府斗呢,还有去工厂要比种地强多了。”
那人解释道。
山东济南车站。
朱高煦带领山东的文武官员,早已等候在车站。
第一列的火车抵达,驶入了车站的辅路,军士们从车厢下来,活动下身体。
第二列火车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