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人在内部

每个国家都在学习工业革命,大多数人以为只是学习办工厂,但最后都为之失败。

意大利,法国,德意志等国家,从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技术失败,到学习社会生产模式,才学习成功。

中国近代同样如此。

尝试了四次,失败了三次,在第四次才获得成功。

根据后世研究工业革命,得出的事务发展理论。

当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种类急剧上升时,人口不一定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但一定不再像以前那样。

人口达到收入增长同步的速度,而是会低于收入增长速度,因为额外的收入,会用来购买商品。

当社会的新型工业消费品种类越多,随着多样化,则人们会拿出更多的收入来消费。

所以哪些行业放开,哪些行业不放开,都是根据工业革命的理论来布置的。

并不是脑门一拍,随意做出的决定。

短短一代人走完别人几百年的历程,就是因为结合了工业革命的理论,叫做弯道超车。

铸造厂。

在后世时,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提供了各类型号品牌的工业商品,加速刺激了市场的繁荣,

周世丰有些着急,看上去坐立不安,失去了刚才的沉稳。

朱高炽笑了笑。

“你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朱高炽安慰道:“不着急,等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咱们再来谈铸造城的计划。”

在大明初期,用三十年的时间,提前几个世纪,走完一百多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路程,朱高炽同样需要弯道冲刺。

小主,

不光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社会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生产模式的改变。

想要挣钱,以朱高炽的身份太简单了。

随便垄断几个行业,就能带来海量的财富,但是钱并不是万能的。

在西方。

英国是乡巴佬,并不是文明的中心,也算不上经济发达地区,反而属于人们眼中的落后地区。

论富裕程度,历史上无出大宋。

工业革命不难,但是也很难。

车厢的尾部,金忠的台面上,中华重工各工厂的资料,堆积了十余本。

受大公子所邀,金忠会共同参与密云之行。

在旅途上,加深对中华重工的了解。

此人未来担任过工部尚书,加上对此人的信任,以及长史府日益重要的地位,朱高炽需要吸收此人。

“金大使,密云站快到了。”身边有人提醒道。

金忠头也不抬的应了声。

那人见金忠看书仔细,也就没有继续打扰。

别人可是长史府的右长史。

中华重工的工厂,产量,贸易额,利润……金忠第一次这么靠近,看的这么清楚。

谁都知道中华重工体量大,可真正的了解,金忠才醒悟,自己对中华重工的了解有些浅薄。

“金先生。”

朱高炽走到金忠身侧,打断了精神投入的金忠。

金忠吓了一跳。

“大公子。”

朱高炽笑着坐下,露出关切的目光,“可有什么疑惑?”

金忠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