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曾经六国称我秦军为虎狼之师。”

显然这笔成本用于研发了。现在是成果丰收,才动心于此!

始皇明了他们的意图。

秦始皇明白女儿心思。他不介意将一些利益转交给他们。不过看到女儿夫婿联合耍计,难免生气。

一个年轻的王公上前答话,推测有人暗中渔利。但年长些的人指出这种规模难

众位年轻公子虽然年岁尚轻,但在谈论古籍和文学时依然头头是道。然而,在商业经营的讨论上,他们便显得捉襟见肘了。

唯一有见解的是阿明,可他选择保持沉默。

秦皇不再浪费口舌,直接点了一个人的名字:

“世间的纷争皆因利字当头;小到一个家庭,大至一国之城邦,无不如商贾般经营着各自的产业。”

“若经营得法,则家业兴旺,城邦繁荣;而遇上无能之辈,则可能倾家荡产,国家破败。”

“遇到风浪,更是瞬间倾覆。”

那人早就明白秦皇的东西不会轻易得到,早已备好了对策。

秦皇慢笑道:“然而,治理家族与治理一国一城又有何不同?”

他想看看这位能否提出什么妙策,换取玻璃和香皂。

“商人们逐利,自然希望生意只赚不亏。但国家的情况却复杂得多。”他接着说,“有时明明是亏本的交易,也必须坚定地投入资源,哪怕最后血本无归,下一次仍然会投入同样的努力。”

此话一出,众位公子露出了惊恐不解的表情——怎么会有人甘愿做这种事呢?

秦皇问:“那么你们知不知道春天开耕之时,府库铸造了多少铧犁供各地使用?” “十万把!”众人答道。这些犁具虽无即时回报,却为未来的丰收和税收奠定了基础。这时阿德举手反驳:“这样反而有利,百姓耕作土地增多,粮食收成更多。”

秦皇又提起了修建道路的故事。原本官吏建议简单修补一条路,但他坚持要修一条高标准的大道,造价翻倍。“诸位认为这是否划算?”

众人纷纷摇头——巨大的投资仅为了行人的便利和军队调动,如何回收成本?

秦皇追问:“依此逻辑,我们应放弃修路?因为它不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