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三,罗希奭被杀的消息传回了江都。
“什么!罗希奭死了!”
啊呀呀!怎么这么不小心啊!
一定是右相!
对!没错!一定是右相!
本王在江都大都督府的议事厅,当众揭穿了罗希奭的罪名,并且送回长安等待圣人裁夺,而某些人却怕罗希奭把自己供出来,所以杀人灭口!
元载叹了口气,说道:“听说被人砍下了脑袋,太惨了。”
“谁如此大的胆子!连朝廷御史都敢杀!”李倓震惊地看着元载,用更加震惊的语气说道,“那可是御史啊!朝廷派来的!”
元载扁了扁嘴,摊了摊手,一脸无奈的样子说道:“是啊!现在的人胆子也太大了!”
一边的杜甫看见李倓如此气愤,不由得感慨,大王可真是公私分明啊!
李倓立刻又说道:“兹事体大,我现在就给长安写八百里加急的奏疏,我要禀报圣人,我要好好禀报圣人!到底是谁如此大胆子敢杀朝廷御史!”
元载突然说道:“该不会是指使罗希奭在扬州兴风作浪的那个人吧,罗希奭被大王抓住,后面的人担心暴露,于是半路杀人灭口!”
“却有可能!”李倓顿时醒悟。
接下来的四月上旬,澄心堂烧毁的部分开始重建。
其实并未烧毁多少,只是李倓在奏疏立夸大其词罢了。
这段时间,杜甫的扬州书院也建成了,陆陆续续开始在淮南道和江南道招募学生。
招募学生的基础条件并不高,识字,读过书。
但实际上,这对于唐代普遍的老百姓来说,已经是高要求了。
这也是一件无奈的事,扬州书院的第一步是需要快速教育出更多的人才出来。
只有人才多了,才能扩大教育力量。
如果最开始就教普通百姓写字、读书,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书院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是不合理的。
扬州书院落成之后,李倓让颜真卿去提了笔,自己则是与第一批学生见面,谈了一些施政方面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