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补完了,宝子们可以回去看了,么么哒!】
郑颢离开御书房后,半晌,一位官员走进御书房。
见着建安帝,他毫不犹豫地下跪行礼:“臣给陛下请安。”
“爱卿平身。”
御史大夫起身,接着,建安帝对王公公道:“你将账本拿给给余爱卿看。”
王公公捧着账本下去,御史大夫接过对方手上的账本,微微抬头看向建安帝,一脸疑惑:“陛下这是······”
建安帝抬眸示意道:“你先看。”
御史大夫闻言便不再多问,低下头去,翻开账本查看起来,这一看,他的脸色渐渐变了,随着愈发往后,他的神色愈发不好看。
待将整本账目看完后,御史大夫抬头,神态小心翼翼道:“陛下······”
“若非青州府税银一案让朕生出警惕,特意命人去户部清查各地府城的税银账目,朕还不知道十年间,朝中官员与地方官员勾结至此,贪墨了近一千五百万两税银,冰敬重炭敬等名头的贿赂多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竟然敢朝税银伸手,还将朕瞒在鼓里十年。”
“真是令朕大开眼界,前朝末帝年间,官员再是贪污也不至于如此。”
“陛下!”御史大夫唤道。
建安帝此言将自身朝廷与前朝末帝相比,实在是不祥。
建安帝也不愿与前朝末帝比较,他问御史大夫道:“对于此事,余爱卿有何应对之策?”
御史大夫乃建安帝心腹,跟随他从籍籍无名的皇子走到现在,期间许多人叛变,唯独御史大夫坚定不移站在建安帝这边,还在建安帝为皇子时,为建安帝挡过刺客的刺杀,许多事情建安帝对太子都有所隐瞒,却对御史大夫放心至极。
御史大夫酌着言辞,回道:“陛下,此事需从长计议。”
建安帝微微点头道:“朕知晓。”
“青州府税银一案,朕都能忍下来轻拿轻放,焉不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如今南有红衣军逐渐壮大,北有北蛮蠢蠢欲动,内外不安之际,朕不欲多生事端。”
御史大夫松气道:“陛下圣明。”
建安帝:“但镇红军贪墨军饷此事,朕必定要严查到底。”
“朕欲从朝中挑选一位官员,作为监军前去南方彻查镇红军贪墨军饷一事。此人需得与朝中官员来往甚少,公正严明,爱卿觉得该派何人前去?”
建安帝问道。
御史大夫沉思,片刻道:“臣有一人选,但怕陛下觉得此人不能担此重任。”
建安帝道:“何人?”
御史大夫回道:“此人乃新科状元,翰林院修撰郑大人。“
“从青州府税银一案中,便可知晓郑大人一心为公,不畏权贵,若是派遣其他官员前去南方,或许会与朝中大臣通气,或者打草惊蛇,郑大人初入官场,镇红军将领对其并不熟悉,作为监军前去镇红军再好不过。”
原本建安帝是想过派郑颢前往镇红军,但对方实在是太年轻了,不一定能胜此重任。
御史大夫的话不断地在他的脑海里重复着,建安帝道:“朕再想想。”
从顾安的书院离开,顾霖绕道去珍玉楼,和小翠接待一下午的贵夫郎和贵夫人,直到珍玉楼快要打烊,顾霖才不慌不忙地回府。
顾霖一进院子,等待他归来的喜竹便上前问道;"夫郎,晚食您想吃些什么?"
时隔多日,忙了一下午,顾霖终于有饿的感觉了,他道:“只要不是清淡的都可以。”
喜竹的身体顿了一下,别的主家都是吩咐不要油腻的荤肉,上些清淡的饭菜足可,夫郎却反过来。
想是这样想着,但喜竹很快吩咐下去,却没有像顾霖说的那样让灶房随便上,而是挑着年轻哥儿平日喜欢的肉菜让他们上。
灶房一直都备着府上两位主子喜欢的吃食,所以,喜竹派去灶房的人很快就提着食盒回来了。
看着桌面上的四道荤菜,在外面跑了一天的顾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拿起筷子大快朵颐起来。
萝卜炖牛腩软烂入味,炙羊腿外焦里嫩,水晶肴肉入口即化,蟹酿橙酸甜适中,顾霖用的好不快活,入京后,让他最为满意的就是菜肴比以往更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