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诗词赞《周易哲学视角下第 97 回的奥义解析》:
《赞〈第 97 回奥义解析〉》
西游故事蕴哲思,周易光芒照此回。
魔蛰外护因缘幻,恨苦圣僧道义追。
天地人伦皆有悟,阴阳变化总相随。
奥义解析深且妙,经典传承万古垂。
诠释:
诗的前两句指出《西游记》第 97 回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周易哲学如光芒般照亮了这一回的解析。
“魔蛰外护因缘幻”描述了外护遭遇魔蛰这一情节所体现的因缘变幻的道理。“恨苦圣僧道义追”则表现了圣僧内心的痛苦和对道义的不懈追求。
“天地人伦皆有悟”说明从天地人之道的角度能领悟到诸多智慧。“阴阳变化总相随”强调了阴阳相互转化的观念始终贯穿其中。
最后两句“奥义解析深且妙,经典传承万古垂”表达了对周易哲学视角下第 97 回奥义解析的赞美,认为这种解析深刻奇妙,使经典得以传承千秋万代。
一、《周易哲学视角下第 97 回的奥义解析》
在《西游记》第 97 回“金酬外护遭魔蛰,圣僧恨苦遗表章”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通过周易哲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与深意。
本回故事中,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遭遇了磨难与考验。这与周易哲学中阴阳相互转化、事物发展变化的观念相契合。磨难并非终点,而是转化的契机,正如阴阳交替,推动着事物的前进。
“金酬外护”这一情节,体现了世间万物的相互关联与依存。唐僧师徒得到外护的帮助,是一种因缘和合的体现。而外护遭遇魔蛰,也反映了在世间行走,福祸相依,难以预料。这正是周易中“变易”的体现,事物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没有绝对的稳定与静止。
圣僧的“恨苦”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无奈。在面对困境时,唐僧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挣扎,这与周易中“不易”的道理相呼应。人性中的情感与欲望是永恒不变的,即使是圣僧也难以摆脱这些情绪的困扰。然而,正是这种痛苦与挣扎,促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真经,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天地人之道的角度来看,本回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唐僧师徒在天地间行走,与天地万物相互作用。他们的遭遇是天地运行规律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在天地间的渺小与脆弱。魔蛰的出现,是天地间阴阳失衡的表现,而唐僧师徒努力克服困难,则是在努力恢复天地间的平衡。
在经典典故方面,“金酬外护遭魔蛰”这一情节可以与周易中的“否极泰来”相联系。外护的遭遇看似是一场灾难,但也许正是转机的开始。就像否卦发展到极致,必然会迎来泰来的时刻。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逆境终将过去,光明总会到来。
此外,本回还反映了道德与因果的关系。唐僧师徒的善行与魔蛰的出现形成了因果循环。他们在取经路上的种种行为,都在影响着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这与周易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观念相符。只有秉持正道,多行仁义之事,才能在天地间获得福报。
同时,“圣僧恨苦遗表章”这一情节也展现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唐僧在遭遇困境时,不忘留下表章,表达对取经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体现了他对使命的担当,也是周易中“厚德载物”的体现。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使命感,才能在艰难险阻面前不屈不挠。
总的来说,第 97 回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周易哲学的诸多理念。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顺应变化,坚守正道,勇于担当,才能在天地间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不仅是《西游记》的魅力所在,也是周易哲学的智慧所在。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其中的哲理,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与机遇。
二、《西游记》第 97 回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却说那员外同和尚们正悲切间,只见陈家老者,远远的跪下,叫:“老爷,别个俱好,只是女婿这个主儿,真个有些不好处。”八戒近前道:“老儿,你爷儿两个,怎么又哭起来?你藐视我师父,我拿甚幺敬重你!”老者道:“老爷,我怎敢藐视你师父!只是我女婿做的这场勾当,实实在不好,快与我搬他出去。”那呆子越发恼怒,掣钉钯,把一棵刚要活的柳树,只五六钯,就打的稀烂。
白话文:
且说那员外和和尚们正在悲伤之时,只见陈家的老者远远地跪下,说道:“老爷,其他人都还好,只是女婿这个人,真的有些不好的地方。”八戒走上前说:“老儿,你们爷儿俩,怎么又哭起来了?你轻视我师父,我凭什么敬重你!”老者说:“老爷,我怎敢轻视你师父!只是我女婿做的这些事情,实在是不好,快给我把他搬出去。”那呆子更加恼怒,挥动钉耙,把一棵刚要活过来的柳树,只五六耙,就打得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