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提及的食物,大多都能找到,唯独一样:火鸡,清朝是没有的。
华夏第一次见到火鸡的最早记载是甲午年之后。
有什么不懂,那就找马侍郎。
和胖子又来了,明明长的眉清目秀,但马嘎尔尼是越看越面目可憎。
“马侍郎,陛下问你知道火鸡吗?”
十五世纪左右,火鸡传入欧洲。
马侍郎点点头,解释道:“和大人,这个是真没办法,要么去欧洲、要么去美洲才能找到。”
“况且,我也不是厨子,是真没办法。”
和珅点点头,笑着道:“当然不是让你给陛下做火鸡。”
和珅双手抱拳,举过头顶。
“陛下是何等英明神武,早就知火鸡产于西方。”
“这次让我来,只是提醒你一下,皮卡和铁甲船是同等重要之事。”
“陛下至孝之人,想着老太后生前连口火鸡都没吃过,内疚啊,悔恨啊,是痛哭流涕啊。”
“咱们做臣子的,要为陛下分忧。”
“争取明年去祭祀太后的时候,让陛下开着皮卡、带上火鸡。”
马嘎尔尼:一年造出皮卡?还要造出铁甲船?
要不你们去把耶稣挖出来,他可能行。
一年时间去欧洲来回?这是船啊,不是后世的飞机啊!
“侍郎为何眉头紧锁?是有难处吗?”
“莫非是办不到?”
和珅语气挺和蔼的,只是他身后身穿勇字服的士兵又拔刀了。
“办得到,闹破不轮!”
和珅:???闹什么破轮?
“哦哦哦,家乡话,没问题的意思。”
不答应是现在死,答应了还能多活一年。
万一……神仙庇佑,梦里帮我一把呢?
入乡随俗,马侍郎先是胸口画十字,随后口中念叨着:“阿弥佗佛、太上老君保佑啊。”
【#茶的历史#】
【茶叶,早在6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新石器时期的老祖宗就学会了种茶树。
传说里神农氏尝百草,每天中毒七十二次,就是靠吃下茶树叶子解毒。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因为耕作所获得的食物有限,老祖宗们会将采集来的野果、野菜、树木的嫩幼枝叶与谷物一起煮来吃,其中就有茶叶。
春秋战国前,老祖宗们把茶当做一种味道独特的菜,直接生食。
春秋战国后,终于有人开窍了,单独给茶加上水再来点米,煮个茶粥,并且一直到唐代都还流传着这种食用方法,被称为:茗粥。
到了汉代,人们终于把茶里的米去掉。
然后捣碎茶叶冲水,加点葱花姜片。
魏晋时期,人们尝试用温度改变茶的特征,晒干、烘干,做成饼茶。
但这样仍然有很浓的清草味,于是有人开始尝试用蒸制法。
到了盛唐,茶里能加的东西更多了,加薄荷、加盐、加红枣等等。
这时候的茶汤和茶渣都要一起喝掉,这就叫吃茶。
宋代吃茶讲究个文雅,宋徽宗更是亲自做全国茶文化推广大使。
宋徽宗做什么都会是很优秀的人,偏偏他做的是皇帝。
其所写的《大观茶论》里记载了一种很特殊的茶:白茶。
并且还详细写了最上等喝茶的方法:将好茶磨成茶粉,再用雪山冰泉水煮沸冲泡,搅拌均匀。
这套技术传到日本,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抹茶。
唐宋时期,皇帝贵族喜用饼茶,但工艺复杂且繁琐、耗时耗力,老百姓更喜欢制散茶,不过并非主流。
到了明朝,朱元璋一声令下罢造龙凤团茶,散茶成为主流。
铁锅普及了,炒茶的工艺也普及了,大家终于发现茶本身的香味就很诱人。
干脆也别磨碎了,直接冲泡喝。
流传至今日的炒青法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并因工艺的些许不同,诞生了各种名茶。
炒青时揉捻不及时,堆积过久导致闷黄,这就是黄汤黄叶的黄茶。
唐宋以来的以茶易马政策,养成了边疆胡人对茶的依赖,但运输条件有限,茶叶日晒雨淋,这就成了黑茶。
用阳光直晒,不用火炒,也就成了白茶。
这个白茶是类似现代的白茶,宋徽宗所记载的白茶是另一种,推测为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化。
明末清初,借鉴白茶的晒制工艺,结合绿茶揉捻后干燥不及时出现红变以及黑茶渥堆发酵变黑的原理,制出了红茶。
而六大茶类中的乌龙茶,茶如其名。
《茶说》里记载了一种类似现代乌龙茶的制法,但乌龙茶的范围太宽泛,具体什么时候出现已经不得而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清时期,茶风靡全世界的程度,碾压今天任何款全球流行的饮料。】
评论区:
〖确实,阿美的建立和茶也有关系。〗
〖波士顿倾茶是吧,梦回高中。〗
〖英国人只认红茶,不认绿茶,因为当年海上运输时间漫长,从中国运走的绿茶,都发酵成红茶了。〗
〖不是六大茶类吗?还有绿茶没讲啊。〗
〖楼上的,茶是什么颜色……〗
〖完整工艺没有错误,做出来就是绿茶。〗
〖不对,绿茶:我只会心疼geigei。〗
〖绿茶:哥哥,你这杯好喝吗?〗
〖绿茶:哥哥这么好,为什么姐姐还是不满意啊?〗
〖喝好茶的不买茶,买好茶的不喝茶。〗
〖以为奶茶是新潮产品,原来是复古产品。〗
〖正所谓流行是个轮回。〗
〖我才知道锡兰红茶原来是中国的茶树。〗
〖茶是真正的中国起源,国外的茶种全是以前流传出去的。〗
〖流传?偷出去的!中国以前对茶树蚕种管控相当之严,是不准西洋人带出去的。〗
〖冷知识:大明出口西洋最赚钱的三样茶、瓷器、丝绸。〗
〖茶马互市简直是穿越必备啊,草原上吃肉不消化,喝茶不仅促进消化还解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