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华夏吃肉史

要不刘邦能当皇帝呢,别管真话假话,人家能当主心骨。

随后就安排起来:“萧何,乃公造反,你多半也跟着了,你也跑不了。”

“你带着樊哙和乃公的好友找个山先躲起来了。”

“乃公自缚双手去郡守府投案。”

“乃公的大汉四百年,比大秦可强多了,始皇就算要五马分尸也得见我一面。”

“我争取帮你们求条活路吧。”

樊哙不走,吼道:“要死,我陪你一起死。”

“你将来给我封侯,我现在却丢下你逃命,没这个道理。”

刘邦做势就要打,樊哙梗着脖子,一时间场面僵了起来。

萧何拉着樊哙,小声嘀咕道:“听刘季的,走,都走。”

“我们在外,他还有一线生机。”

“全被捉去见始皇,大家全完了。”

众人一听,是这个理,连忙回家带上家眷一起跑路。

曹寡妇没走,萧何劝、刘季打骂都没用。

“不走,你去咸阳享福,却独想丢下我,我不走。”

“你怎么这么傻?”

“我与你并无瓜葛,你也不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

“始皇再小气,也不至于为难你一个妇道人家。”

“何必呢?”

曹氏躺在刘季怀里小声说道:“你是我男人,女的就该陪男人共患难。”

“要死一起死!”

【后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有一大汉宗亲见大厦将倾、欲伸大义于天下,却苦于没钱又没人。

当此之时,又是一位屠户挺身而出。

“哥哥,容我散尽家财与你共襄大业。”

一帮理想主义者建立的季汉政权也是始于张屠户的第一桶金。

屠户每多出将才,故后世有人言:故贩缯屠狗之夫,具足助成帝业。

王安石也有诗云: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

大家最熟悉的还有一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隋唐之后,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狗肉逐渐退出了主流的餐桌。

比如大吃货苏东坡无所不吃,却指责屠狗人。

“狗死犹荡埋,不忍食其肉,况可得而杀乎?”

经历魏晋隋唐的南北方相互影响,羊逐渐成为了最主流的肉类。

李白喝大了耍酒疯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唐代羊被作为俸禄发放,三品大员一个月能发到12只羊。

要说最爱吃羊的朝代还得是宋朝。

《宋会要》记载神宗之时,皇室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三斤四两,而猪肉只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连羊肉的零头算不上。

苏东坡被贬惠州,羊肉吃不上了,只能买点羊脊骨啃啃,还跟自己的好弟弟苏辙写信说:“啃这玩意跟吃螃蟹腿一样,只不过我吃了,狗狗们就没东西吃,该不开心了。”

宋代贵族们以羊肉为主,跟唐朝一样,俸禄中也有羊肉。

平民百姓因为猪肉便宜,大多只能选择猪肉。

羊的价格随着南宋偏安,远离北方时的价格越来越贵。

同时,南方丰富的水域也为那时的人们提供了各种水产肉类。

随着元代阉割技术的完善,明朝时期猪在餐桌上的地位明显提升。

女真人在关外就有养猪的习惯,入关之后自然把猪肉的喜好带进了紫禁城。

我们现在吃的猪都是白皮猪,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引进的外国品种,特点是长得肥、生的多、出栏快。

我们国家本土的猪大部分都是黑色的。

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猪都是黑的。

李白有诗云: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这是套用了后汉书辽东白豕的典故:汉代辽东有个人家里生了个小白猪,激动的以为是祥瑞要进献给皇上,跑到河东了才发现当地有不少白猪。

明清以来,直到今天,猪肉终于弯道超车,成为了猪牛羊中的佼佼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啊,不是祥瑞啊?”

路程刚走一半,辽东屠户连忙脱下衣服把猪包裹好。

过来的路上,是大摇大摆的绕城三圈。

“你怎么知道我有一头白猪?”

“对对对,是去献祥瑞的。”

“快多看一眼,献给陛下之后,你们可看不着了。”

“别摸,别摸,陛下都还没摸了,你倒先上手了。”

现在回程……走山林小路吧,希望不要碰到人。

评论区:

〖狗网油搭配狗肝,我们这里经典吃法。 IP :广西 〗

〖油包肝,没毛病。〗

〖七夕吃什么?〗

〖嘿嘿,七夕吃人。〗

〖细嗦,细嗦。〗

〖七夕向织女乞巧,要吃巧果。〗

〖给我看饿了。〗

〖我给大家炖个福建人解解馋。〗

大明,北京城。

“哎,多说点啊,这白猪产自哪个地方啊?”

大胖也想问,用这白猪做红烧肉,那得多香啊,可被朱棣抢先了。

大胖带着三分怨气、三分不解、三分疑惑、一丝感叹的望着老爷子。

看着大胖的鬼样子,朱棣骂道:“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你没听见啊,出栏快、生的多、长得肥。”

“这若是大明有了,能有多少肉,能有多少油?”

“普及到千家万户,家家户户每天不得多二两油水啊。”

若能让家家户户有肉吃,大明得稳成什么样,朱棣不敢想,越想越激动。

一激动就想打仗,去海外抢……取金山银山、粮种、白猪。

毕竟: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自家的东西,怎么能说抢呢?

那是暂时放在那里,只等自己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