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
《旧唐书》:合境凋残,僵尸相属。
《文苑英华》:僵尸血流,胔骼成岳。
从字符里就能看得出来,满本都写着:百姓苦,苦啊苦。】
【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对于尸体不腐这个事情有了一定认知了,那就是非常的不吉利。
《异苑》:盖亦僵尸,数千年不朽者。】
【我们中国人的死后观念受到先秦两汉‘尸解升天’观念的影响,尸解虽然不如白日飞升,那也是一种顶好的去处。
一个人死了之后,如果不走白日飞升的路子,那最好要腐烂的只剩下个衣服。
比如《洞仙传》中所记载的尸解仙:要不就是开棺无尸,要不就是只剩空壳。
因为按尸解的理论,只有先托形尸解才死后复生。
《后汉书.王和平传》:假托为尸以解化也。】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尸体不腐,那一定是有什么大怨气,大冤屈才让你既不想升天,也不想复活。
比如陕西有位妇人,年芳十九,为了对抗包办婚姻,不惜毁容明志,最后被亲人诬告而死,死后尸体上乌鸦盘旋,盛夏暴尸十日不腐,搞得境内全年无雨,最后太守以少劳之礼祭祀,才得以安抚。
《十六国春秋·陕妇人》:此妇毁面自誓终身不嫁……其境乃经岁馀不雨,设少牢以祭其墓。】
【还有石虎作祟的故事。
《资治通鉴》:俊梦赵主虎啮其臂。
说暴君石虎死后10年,鲜卑前燕皇帝慕容儁梦里梦到石虎咬他,气的他他发布悬赏找石虎尸身。
《资治通鉴》:得尸于东明观下,僵而不腐。
发现尸僵不腐,慕容俊大骂:一个臭老外还敢吓唬你皇帝爷爷。
《资治通鉴》:死胡,汝敢怖生天子。
最后疯狂鞭尸,投入漳水。】
永和四年九月,慕容皝去世,世子慕容儁继承燕王位。
建武十四年,病重的石虎强撑着身体,因为他已经决定舍弃天王名号,次年登基称帝了。
“咳……慕容儁!!!”经历骨肉相残的石虎,立石世为太子,以刘昭仪为皇后。
“朕要将你活刮了,炖一锅肉汤。”
【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只有生前不爽的人,才会成为死后尸身不腐的僵尸,而且能够作祟致灾,但并不会自己从棺材里爬出来。】
【可是到了唐代就不一样了,唐代人发现有些僵尸已经能从坟头里爬出来了。
比如有个叫李虞的人喜欢骑马打猎,有次傍晚打猎,追着猎物进了一个坟林,结果撞到一个巨人观的僵尸挺动其眼直视他,从此之后,李虞完美戒掉了打猎这个习惯。
《纪闻》:有死人面仰,其身洪胀,甚可憎恶,眼仍光起,直视于虞。】
【当然,如果李虞是去钓鱼的话,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故事了。】
小主,
“后人瞎编,还是我真遇见了?”
李虞:要不听后人的钓鱼算了?
弹幕区:〖今虞垂钓于湖,遇尸出棺,恐扰其兴,遂镇于棺,坐于其上,复钓。〗
李虞:不是,钓鱼的人这么强的吗?
“我要钓鱼!!!”
【《酉阳杂俎》:有村正妻新死,未敛,其儿女忽觉有乐声渐至,村正举杖击之,尸倒,乐声亦止,遂负而还。
河北有个村正,妻子刚刚去世,夜里忽觉有乐声渐起,妻子的尸体就随着音乐起舞,一边跳一边往坟林里走。
村正十分感动上去,就是一棍子,然后把自己老婆尸身扛回了家。】
【我们能发现,虽然唐代的僵尸已经能从棺材里爬出来了,但是作恶能力和前朝比起来并没有多大进步,只不过是尸体本身发生某种神秘不可解释的变异。】
【但到了宋代。
《夷坚志》:会稽嵊县某山,有僧结庵其间,山下人家有丧,将出殡,未寐,闻扣扉声 ,客胆力素勇,无怖畏,知其为鬼。
会稽一间佛寺的住持,去给山下一家人办丧事,留下了一位客人在庙里过夜,客人半夜遇到了一个死去的熟人,拜托他解决生前的问题。
故事到这里,客人情绪还算稳定,问题出在归走了之后留下的那具尸体。
《夷坚志》:乃环绕而走。鬼踉跄值前,抱一柱不舍 ……抱柱牢不可脱,至用木支屋,截破半柱。
哎,尸体自己动了起来,客人直接心态崩溃,撒腿就跑,尸体起身直追被客人秦王绕柱绕在了房柱上,抱了个结结实实,事后,人们不得不把房柱截断,才把僵尸弄下来。】
大秦。
“秦王绕柱!!!!”
“总不能是荆轲刺秦吧???”始皇自我安慰的想道:“个屁啊……后世不是很多人喜欢我吗?”
“怎么拿我当乐子?”
【这里的僵尸就已经得到了史诗级的加强,除了不会拐弯已经非常灵活,而且醒来就下意识的想要抱人害人,主打一个‘僵之初、性本恶’。
然后就来到了明清时期,其实说明清有点冤枉明朝了,因为这里面主要问题出在清朝,清朝僵尸故事总量超级多,比前面几个朝代加起来还多,正是因为清朝时期僵尸故事的大爆发,让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和游戏里的僵尸元素都从清代僵尸身上进行取材。】
【如今影视里的僵尸以清朝装扮为主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中国寿衣礼俗一直有礼俗互化的特点,宋代对衣冠制度的管制就逐渐放松,官服下葬在明清时期,其实算是比较常见的,而且这类家庭家境殷实,坟墓保存较好,所以后世发掘量也很多。
二是当时那个环境真让人做别的朝代服饰复原,实属有点难为人了。
三是僵尸故事大量出现的年代,就是在清代。】
【为什么清代僵尸故事最多呢?
那就不得不提当时一个遍及清末的恶俗:停柩浮厝。
停柩浮厝:一种传统的葬俗,也就是死后停棺长期不葬。
其指后人为了讲求风水吉地,长期将先人棺材久置不葬的卡Bug行为。
那么要停多久呢?
3天?
30天?
少了,起步就是300天,甚至3000天。】
【清乾隆57年,安徽歙县县令吴殿华下乡巡查。
《歙事闲谈》:沿途殡厝累累,经数十年未葬者颇多 ,其最惨者,骨摊椑外,树长棺头。
见此景形,吴殿华一声叹息,无力于当地人的迷信行为。
事实上,类似的习俗在清代江南各地都极为普遍。
浙江湖州知府宗元翰曾描述当地风俗:停棺不葬历数十年不动心者,比比皆是,虽衣冠之族亦不免。
《寄园寄所寄》今俗过信堪舆,多停柩于土上,至十数年远,犹不瘗埋者。
所以官府还时不时要专门发帖劝解。】
【而导致人们把先祖尸体暴露在外的根本原因就是阴宅风水问题。
宋元明清时期,风水堪舆学说对民间丧葬风俗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家都认为风水堪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人乃至家族兴衰荣辱。
吉则科名鼎甲、八方来财。
凶则过病遭灾、子孙不利。】
【这个时候人们对其已经不是敬畏了,而是惧怕。
为求得风水吉利,人们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
如果先人故去后找不到吉穴,那就宁可让它烂在外边也不下葬,这就纯纯的卡Bug了。
只要亲爹不入土,那就不会发动因果之力,所以将灵柩停棺待葬也就成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民国歙县志·舆地志》:其俗迷信风水,往往感于形家之言 ,将棺枢浮厝在山,停滞不葬。
据考证,从北宋年间开始,就已经形成停丧不葬的葬俗,经元明至清代愈演愈烈,而这正和僵尸故事兴起的时间线吻合。
因为这种风俗导致在当时的社会空间中,棺材往往散落在田野、路径、村落、市镇和厅堂中,混淆了死人与活人的空间与视野,甚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糅杂在一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不仅违反了儒家丧葬礼仪‘人死必归土’的观念,也触犯了人居于阳间地上、鬼居于黄泉地下的禁忌。
而死者不爽加阴阳混乱就是触发尸变的两个必要条件。】
【《子不语.白凶》:其俗人死不即葬,多暴露之,俟其血肉化尽,然后葬埋,否则有发凶之说。
陕西凤翔以西,人死不及葬,而是要先将遗体在野外曝露,待其血肉化尽后才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