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困境与转机

看着老支书走了,周安东来到边正河身边,蹲下来,摸着那挺机枪。

“这是啥机枪?”

机枪他看着眼熟,因为经常在抗日剧中看到,但就是不知道叫什么。

“苏产M1910,当年剿匪,它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说着,边正河叹口气,然后就像抚摸心爱的玩具一样,摸着枪。

“当年,老关叔是民兵连长,后来他把枪交到了我手上,每次都是我亲自保养。只不过,经过今天这个事情,上面肯定要把机枪和迫击炮收上去了。”

周安东好奇的问:“早几年,我们那边民兵都把武器上交了,咱振兴村儿怎么还保留着?”

“因为咱们这边地广人稀。”边正河组织着语言,“咱村儿距离镇里是最近的,其他村儿相对就比较远了。

而镇上派出所,正式民警只有四个,临时的有五个,一共才九个人。一旦有什么突发情况,人手肯定不够,县局出警也来不及。

所以,考虑到现实情况,振兴村儿的民兵和武器就保留了下来,真正的目的是协助派出所处理突发情况。”

周安东明白了,振兴村儿民兵连,就跟此时的国企保卫科性质一样,因为这个时候全国警力都不足。

一旦有突发情况,或者发生大案要案,警力不够的情况下,就要跟国企保卫科借人。所以,国企保卫科不但佩枪,还有一定执法权,只要不是刑事案件,内部就可以处理。

只不过这种情况也不会持续太久了,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是从传统社会中,存在的自治体系,结合群众路线实现了国家以极少的警力,保持国内稳定的目标。

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口流动大,原先的自治体系逐渐被打破,面对新形势的考验,再严格控制警力编制,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下需要。

所以在九十年代中期,地方开始自主招录,全国加在一起,大概扩编30万警力。当然30万人听起来不少,但在全国来看,可不多。

然后,地方本着简约治理的原则,在国家正式治理机构和人员外,寻求和依赖半官方的人员来实施治理,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辅警。

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各国有企业的保卫科职工。这样一来,地方警力够用了,各国企保卫科的执法权就被收回,不允许再配枪,成为了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