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仍旧难以接受这些新奇的学说,作为江南经学大儒的后裔,谢迁还是难以放下传统的束缚。
倒是刘健沉默片刻,恭敬地起身,向朱厚照一揖到底:“殿下高见,老臣虽不敢妄自菲薄,但仅凭这份奏疏,老臣……心悦诚服!”
李东阳也跟着起身,赞道:“臣亦敬佩。”
谢迁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次不是来研讨学问的,单是看朱厚照这处理事务的态度,即便孔夫子再生,怕也难以将流民安置得如此井井有条!
他顿时肃然起敬,也跟着起身,郑重地说道:“殿下能有此领悟,实乃国家之幸啊。”
三位内阁大学士,再不敢小觑朱厚照了。
弘治皇帝认真地倾听,朱厚照虽非读书人中的佼佼者,言辞表达或许不够流畅,但作为一个亲历者,一个真正深入民间的智者,他的话语却有着难以抗拒的感染力。
弘治皇帝点头称赞:“这天下何为贤者?朝廷选才未必只看学问,若天下官吏都能如太子和林蒙这等,即便没有红薯土豆,即便没有下西洋,大治之世亦指日可待。”
他的话语中,似乎带着对百官的一丝微讽。
刘健等人不敢作声,齐声说道:“太子英明,乃社稷之福。”
弘治皇帝起身,神采飞扬地道:“朕之子,理当英明,林蒙亦功不可没。此番流民安置,成效显着,从今往后,所有上呈的奏疏,不仅要送宫中一份,还要誊写一份送往东宫。”
刘健等人顿时心中一紧。
连朱厚照和林蒙都惊愕不已。
所有奏疏都送一份到东宫?
这不就是意味着,太子要开始慢慢接触朝政了吗?
自那日起,太子殿下终于拥有了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尊贵权力。纵然尚未亲临国政,却已悄然间赢得了皇室的认可,为他开启了一段熟悉政务的崭新篇章。
小主,
这份认可,犹如久旱逢甘霖,对于朱厚照这样的“顽童”,更是喜从天降。他兴奋得眉飞色舞,迫不及待地高呼:“父皇,儿臣感激不尽!”
弘治皇帝眼中泛起慈祥的笑意,目光轻轻扫过林蒙,戏谑道:“林卿家,你的教诲功夫不浅啊,想在西山陪太子,怕是也尝尽了艰辛吧。”
林蒙诚朴地摇摇头,他是个直言不讳的人:“陛下,臣并未遭受什么苦楚。”
弘治皇帝瞪了他一眼,半是玩笑地说:“吃了苦头就直说,何须谦虚?”
林蒙无奈,只得苦笑:“好吧,臣确实是吃了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