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这只是一个瞬间闪过的念头,弘治帝深知,这洋洋万言的奏疏背后,凝聚着太子的心血,也有林蒙的智慧。
他不动声色地说道:“朕有时也会想,朕多年来勤勤恳恳,论及勤政,朕自认不输历代君王。”
“然而……太子的话,却也击中要害……”
刘健等人不禁愕然,忍不住问道:“陛下为何如此说?”
他们觉得,陛下这是气昏了头。
弘治帝道:“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啊。”
一声悠长的叹息后,弘治帝指向案牍上的奏疏:“都给诸卿们看看,他们也应当学习,看看事情该如何妥善处理。”
几乎没有人能听出,弘治帝的话中,是真心实意,还是暗含讽刺。
不过,朱厚照听着,却是心中畅快。
这两个月来,他深入民间,与生员们同吃同住,细致调查,待到资料汇总完毕,他与林蒙便根据这些详实的情况,为每一位流民精心规划未来。
在林蒙的深刻洞察下,我们才明白,单纯的粮食救济,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今日救急,明日呢?这天地间,真正的渴望,并非是朝廷的施舍,而是生存的出路。
这浩瀚大明,需要的,并非仅仅是那些自称仁者的身影。
如今,我们迫切需要的,是给每一位受灾的百姓,那些背井离乡的流民,指明一条自食其力的康庄大道。
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景,谈何容易!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即便是最为精明的能吏、最为仁德的官员,也不过是怀着善良之心,打开粮仓,迎来饥饿者的一声感恩,但这,真的足够吗?
然而……这,显然还不够!
为了每个人的未来,我们必须洞察每个人的处境,了解他们的能力,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家庭负担。否则,我们一厢情愿的安排,可能会将他们推向深渊。
张三八,家徒四壁,老母病重,若强制他出关拓荒,那不仅是对他的苦难的加剧,更是对其家庭的不负责任。
因此,林蒙细致入微,针对张三八一家的实际情况,暂时安排他们在西山劳作,给予他们暂时的安宁,避免再次颠沛流离。
而李家兄弟,身强力壮,家无重负,他们正是出关拓荒的最佳人选。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汗水,开垦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会满怀感激,热情洋溢。
林蒙亲自指导朱厚照,教他以智慧之眼看待不同的困境,既不落得善人式的虚名,也不盲目地将人推入未知的深渊。
在这个过程中,朱厚照似乎领悟了深刻的道理,他开始意识到,每一户人家,都不仅仅是朝廷档案中的一个数字,他们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着自己的情感。
通过与农户们的深入交流,朱厚照逐渐明白了他们的心声,这种认识,让他更加坚定。
于是,林蒙传授给他“林法”,动员学子们深入调查,精准了解每个人的需求。如此一来,赈济不再是难题,而是变得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