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王府风波起(二)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2179 字 2个月前

朱载坖本来打算等到陆绎来和他聊聊呢,毕竟要是能够借助它和陆炳搭上关系了,那就很不错了。结果陆绎还没等到,高拱就上门了。

大明这个朝廷,四处漏风,昨日嘉靖召见诸位大臣,今天裕王给嘉靖上疏的事情就传遍了朝堂,再加上之前景王讲官袁炜被嘉靖处罚,这下在大明的官员们心目中掀起了一阵巨浪,裕王本就是长子,现在又得到嘉靖的青眼相加,储君的位置看来是稳固了。

不过也有不少大臣并不这么认为,嘉靖这个人,一向心思深沉,旁人很难猜透他的心思,现在对裕王的优待也说不定是他的障眼法罢了,高拱、陈以勤、殷士儋等一众讲官们听说后,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裕王能够一改平时的木讷,对国事发表见解,也不枉一众讲官们对他的教导。忧的是裕王本可以躺赢,过早的介入国事并非什么好事。

三位讲官们商量了一阵,决定由高拱去见裕王,因为他们都清楚,高拱在裕王心目中的地位最高,只有他去才能好好的问问裕王心中所想。

高拱来到裕王府,朱载坖将高拱请进书房,朱载坖当然知道高拱此来所为何事,要是高拱不来才是咄咄怪事了,毕竟作为讲官,他们的政治生命其实和裕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若是裕王日后荣登大宝,那作为讲官的他们自然鸡犬升天,高官厚禄不用发愁。

可若是裕王最终没能登上大位,不光权势地位不保,恐怕还有杀身之祸。

高拱当然要来问问清楚了,朱载坖也不隐瞒,将此事的全过程给高拱说了,当然重点是自己的那份奏疏,高拱听后,眼中流露出异样的神色,高拱问道:“请恕臣不敬了,殿下深居府内,对于东南之事,何以了解得这么清楚?”

这话也就是高拱敢问了,要是换了其他人,敢这么直接质疑亲王,真是嫌自己活得长了,对于高拱得这个问题,朱载坖早就有了答案,朱载坖说道:“高师傅,孤是听岳父讲的,他祖籍南京,又在锦衣卫当差,对东南的事情了解的比较清楚,孤也是听他讲起这些事情才有所了解的,父皇又将这两年有关倭寇的奏疏都送来,才对倭寇有了各了解。”

对于朱载坖这个说辞,高拱觉得还算说得过去,毕竟嘉靖作出这种事来是很正常的,裕王这次的表现可谓亮眼,但是高拱觉得其实裕王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毕竟裕王作为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裕王就是最正统的继承人,储君地位无可动摇,这点就是嘉靖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现在这么做,固然能够捞取政治声望,但是毕竟存在风险,高拱不希望裕王承担任何风险。

面对高拱的这个想法,朱载坖也知道这是为了自己好,本来朱载坖就是这么一路苟到嘉靖蹬腿,顺利接班继位的,但是现在朱载坖显然不想这么办,他不能总是在高拱的羽翼下,他是皇子,老是依靠自己的讲官算什么事情。

面对自己的高师傅,朱载坖也不隐藏自己的想法,朱载坖直接说道:“高师傅以为,孤的储君之位就这么稳妥吗?”

高拱没想到朱载坖这么直接,朱载坖没等高拱回答,继续说道:“景王的母亲受宠的很,而且他又没有就藩,袁炜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恐怕不会就此罢休的,只要孤一日没有名正言顺的成为储君,他们就一日不会放手的。”

朱载坖的这个看法,高拱是赞同的,以前他们一直认为,裕王只需要什么都不做,一切由他们几位讲官去周旋即可,现在看来裕王也有自己的想法,高拱觉得也不枉自己的一番苦心孤诣的教导,而且说道袁炜,这确实让高拱比较头大,他是嘉靖十七年的探花郎。

和高拱一样,也是翰苑出身,可是袁炜善写青词,极得嘉靖的欢心。袁炜性行不羁,曾被御史包孝弹劾,但嘉靖并不治罪。任侍读后,久直西苑,靠给嘉靖撰写青词得宠,赐袭衣白金,眷遇日隆。说个不好听的,袁炜在嘉靖心目中,莫说高拱、陈以勤这些裕王讲官,就是内阁打酱油的吕本吕阁老,恐怕都没有袁炜的地位高。

而且袁炜也极善讨好嘉靖,对嘉靖的心思拿捏的极其准确,后来内阁推举修撰全元立掌管南京翰林院,嘉靖不准,特用袁炜。袁炜上疏请辞,愿以原官供俸,嘉靖大喜,立刻提拔袁炜为侍读学士,命陪祀帝社稷。同时还立刻给袁炜加官礼部左侍郎,为他入阁铺平道路,袁炜中进士不到二十年就是入阁,这是大明以前闻所未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