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和谈这么顺利,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忘记自己的和谈只是一个烟幕,其实是要拖延时间,也就是地皇太后说的“缓兵之计”。用时间来换取南下的耶律璟的战果。
但是现在,和谈一谈就成,自己想在幽州城外继续待下去,又有什么理由呢?
安重诲,绝不是刘哥口里的软骨头。
辽国君臣应该想到,安重诲在两军几次交战中,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胜利。现在的谈判主导,应该是安重诲说了算。
但结果却是军事上处于不利的辽国提出的条件,被安重诲全盘接受。
安重诲当然有自己的考虑。
他手中的兵力只有五万多人,当然吃不掉六十多万辽军。
就算有先进的武器,也没法子歼灭敌人。
而他知道皇帝的战略决策,是要彻底打垮辽国。
这就好办了,让辽军先撤回去。至于他们的条件,可以接受。反正信使往返,也要不少时间,这段时间里面,圣人可以调兵遣将,最终在几路官军的围攻下,辽国轰然倒下。
所谓的谈判,也自然灰飞烟灭。
所谓的赔款,可以说,安重诲一开始就没准备赔。
你都快要死了,我赔钱给谁啊?
而且,对这个谈判条件,安重诲也有本能的反应。
打了败仗的辽国,开出五万两白银的赔款。这到底谁打败了谁啊?
安重诲马上反应过来:辽国是以谈判为名,拖延时间!至于辽国为什么拖延时间,安重诲倒是不清楚。
总不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