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建国之后,大臣便提出太庙中只能有七位皇帝,其原因是古时有“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这个说法,后来,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改了规定,说大明的庙制应该改为九庙。也就是说,除了开国君主之外,不能超过固定的人数九人。
朱元璋去世后,太庙里就已经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四个位置了,等建文帝继位后,又多了太祖和兴宗。
兴宗是朱标,这就已经占了六个了。
靖难之役发生后,朱棣为了让太庙留有自己的和后代的位置,直接把兴宗朱标给挪走了,
等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太庙有了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共计九人,孝宗继位后发现又没位置了,就直接将懿祖祧迁出去,加入了宪宗,并在太庙之后建立了祧庙,安放懿祖牌位,太庙牌位则毁去。
按照道理来说,在九位满了,孝宗皇帝应该将德祖移出太庙,将自己的父亲宪宗皇帝安排进去,但,明德祖的牌位“万世”不能被移出太庙,这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旨意。
而太祖、太宗的牌位“百世”不能被移出太庙,这也是规矩。
在明孝宗这里就定下了原则,剩下的牌位按照“亲尽则祧”的原则,即谁的血缘关系最远就把谁请出太庙,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入庙的时候就分别替代了懿祖、熙祖和仁祖。
到了朱厚熜这里,想安排自己的父亲,那就只能遵循孝宗皇帝“亲尽则祧”的原则,太祖太宗不能移,只能去动明仁宗朱高炽了。
按照正常礼仪来说,替换仁宗皇帝的应该是朱厚熜本人,可大孝子非要安排自己的父亲进入太庙当插班生,仁宗皇帝就这样成了第一个当过皇帝,被没有当过皇帝的子孙所替代。
在结束为时一个时辰的课程后 ,又到了下课时间。
而这次在张居正行礼完后想要离开的时候,朱翊钧开口喊住了张居正。
“张先生……”
张居正回过头来。
“殿下,还有何事?”
“啊,无事,无事,张先生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