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最精锐的两个明械师,得益于奥军指挥官的谨慎态度,并没有派到前线,而是充当预备队在后方休整,损失不大。
罗军顺利冲到奥军的一线堑壕。
被炸懵的奥军一线部队,没有组织有效的反击,很快被罗军击溃。
当罗军顺着交通壕深入时,奥罗曼的明械师进入了战场。
奥军利用大明输送的各种武器,牢牢把守在各交通壕的要点。
奥罗双方陷入了惨烈的厮杀.....
当布尔加斯重燃战火时,普罗夫迪夫方向的干莫尔,同样遭到了罗军的攻击。
为了不让普罗夫迪夫方向的奥军援助布尔加斯,布诺西诺夫调动了21万人从普罗夫迪夫发起进攻,牵制这里的奥军。
比起布尔加斯战场,普罗夫迪夫的战斗温柔多了。
没有飞机和飞艇,只有大炮和步兵。
罗军也只是试探性进攻,只要看住普罗夫迪夫的奥军就行了。
所以,负责防守该地区的干莫尔压力不大。
而且,第7师已经全员换装,且经过了明国教官的长时间训练,变成了一支合格的明械精锐师。
干莫尔游刃有余的指挥着奥军抵挡着罗斯托夫的进攻。
当布尔加斯的指挥官莫尔奇帕夏向干莫尔发出求援电报时,干莫尔这才明白,自己被牵制了。
普罗夫迪夫和布尔加斯不同,它背后是希垃,而布尔加斯背后则是奥罗曼本土。
所以,一旦布尔加斯被罗军攻占,干莫尔的部队就会被隔绝在普罗夫迪夫。
因为没有牛牛的存在,如今的希垃还是奥罗曼的领土。
但希垃在奥罗曼的统治中相当特殊。
希垃人一直没有放弃独立意愿,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每隔几年就会有希垃人武装暴动。
之前,奥罗曼在希垃放了一支15万人规模的部队,长期镇压这里的起义。
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付罗斯托夫人,希垃驻军从15万人减少到6万人。
为了安抚希垃人,奥罗曼苏丹给予了希垃人很多自治权。
甚至允许希垃人组建自己的部队,但最高军事长官必须是奥罗曼人。
所以,希垃实质上已经是半独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