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郢都落日

天下英雄,所见略同。

儿良所部正欲开拔,就收到了大司马吴起的紧急军令:南下,袭击郢都!

儿良的本意,是准备以军情紧急为由,来一个先斩后奏,先行后闻。先向郢都发兵,再向吴起汇报,打一个时间差,为王子彘争取到这次大好战机。

毕竟此次灭楚之役,吴起是汉王亲封的主将。如果吴起下令让儿良北上,他还真不好拒绝。

但没想到,吴起的军令如此准确而又直接,仿佛猜中了儿良的心思一般。

儿良不禁暗叫一声:惭愧!

其实身在宛城的汉国“三巨头”,也有一种共同的默契,当吴起形成军令之后,卫、孙二人,均全力赞同。

大家心照不宣,都想要给王子彘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不是出自任何私人感情,纯粹是为了稳定国祚。

储君不牢,地动山摇,这是大事件!

********

此时的楚国,如同一只风雨飘摇中的破船,四处漏风。各地楚军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昭阳综合各方面情报,经过缜密分析,发现了墨家徒众在整个楚国乱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确实,在整个伐楚之战中,墨家全面配合,基层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不可避免地引起楚国官方的疯狂反扑。

昭阳立即下达了“杀墨令”,发动地方老贵族,疯狂地对当地墨家组织进行围剿: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仅在郢都城中,血淋淋的人头就挂满了大街,其中不乏真有楚墨弟子,但更多的是一些普通民众。

他们不过是平时与墨徒有来往,或者受过墨家的资助,就被恶吏们划入了墨家叛党的行列,满门遭到屠戮。

一时间,在楚国老贵族控制的地盘上,墨家力量遭遇巨大损失。

楚国的疯狂举动也造成了普通黔首的极大恐慌,基层民众扶老携幼纷纷出逃。

同时更激发了墨徒们反抗的决心与勇气,反而如同火上浇油,助推了墨家起义的声势。

一时之间,楚国各地反官杀吏之风此起彼伏,此呼彼应,七百年楚国,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令尹昭阳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四下补窟窿,各地楚军四处镇压,疲于奔命,按下葫芦浮起瓢,更造成了防守无序。

如果说其他几个方面都是汉国大军进攻、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黔中郡的一帮蛮夷泥腿子们的造反声势之大,大大出乎了昭阳的意料。

管黔滶发动的墨家大起义,复刻“壹火会”病毒式串联的模式,十户结为一火,在墨家统一指挥下,瞄准老贵族盘踞的地盘,有粮一起抢,有仗一起打,除了上交部分归公之外,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原始的串联模式,有着惊人的蔓延速度,虽然不可避免有些军纪败坏,但是在楚国墙倒众人推的进程中,需要的就是惊人的破坏力。

管黔滶率领着一支黔首大军,扛着参差不齐的农具、兵器,以象兵为先锋,以藤甲兵为中军,浩浩荡荡地杀奔郢都而来。

昭阳心中有气,汉军打不过也就罢了,你们这帮野蛮人也敢来欺负我堂堂大楚!这还了得?

南方不稳,郢都就不稳,昭阳决定亲自出马前往沅水沿线,快刀斩乱麻地解决掉这帮乱民。

他擢拔左广将军孙酣为郢都守将,负责太子及国都的守卫工作。

孙酣一脸诚惶诚恐:“臣肝脑涂地,以报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