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这些人手只懂些皮毛,不同于各行各业专业人员精通,抱着懂点的总比一窍不通更好入手的心态身价高就高点了。
现如不包括未满十岁的稚儿,在编人员有三百一十五人,就有从上一任主人庄子出来懂干农活的老把式、懂养马驴的赶车车夫、会一两招手脚工夫的家丁、针线房出来绣艺不是多好的的绣娘,自然会纺纱织布的也有。
这不,周半夏前不久翻了翻买人关注每人特长标注时的“笔记”,就将名单上或多或少懂纺纱织布的女仆给挑出来了。
当然,她翻的时候肯定不是在大年三十去顾家老院请安的那一天,是正好来自扬州府的陈稳婆带孙女来了。
听她们祖孙二人说略懂些如何纺纱织锦织布,让早有到让她大姐周大丫会一门什么手艺比较好的就不由心动了。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对于不擅长纺纱织布的人来说,想学会很困难,而对于本身会纺纱织布的仆妇而言,再经陈稳婆指点一二,还有何难。
于是年前,在陈稳婆孙女被带去京城之后,陈稳婆不反感指点一二的基础上,这边空置的针线活就备好了纺车和织布机。
当然,虽说和方婉娘无关,但多少还是和方婉娘会一门织布的手艺被高看有关,若是她大姐不单会纺纱织布还能开个小作坊,岂不是更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她当妹妹的贴补大姐能贴补得多少,能贴补得了多久,总归各有小家,还不如让她大姐学会一技之长。
这点小心思,周半夏倒不曾说出口,但周大丫一听她提到要是能自己纺纱织布可以省下一大笔开销,哪会不盯着。
自从正月开工之后,周大丫就被周半夏从包装女工坊给哄到这边来了,还不知她三妹除了想她坐稳胎以外,还“别有用心”。
周墨兰一进来就见周大丫又是很实在地待在原先的地位紧盯着人家如何纺纱,又生怕她自己动手浪费东西。
只是不亲自动手试试,练练看,怎么能学会?
好在什么时候开始试试看都不晚,总归是有双身子,肚子里的孩子最为紧要,先看看就看看吧。
“兰姨。”